春伟的书展在潍坊开展了。我替他高兴,我们老逄家的人也都替他高兴。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王瑞专程到潍坊参加开幕式,他说,春伟的书展是山东省书坛的一件大事。潍坊市文联主席刘世海表示,春伟的书展是潍坊市的一件文化盛事。我听了,心中很忐忑。春伟有这么厉害吗?
我干文化记者三十多年,经常出席各种书法展,名家的、非名家的都有,开幕式完了看展品,参观者礼节性地走一圈,就撤离了,前后不到十分钟,场面一下子就冷下来。我很怕看到这样的场面。我静静地在现场,足足盯了四十分钟。我看到参观者兴致勃勃,一直在展厅里浏览、切磋、讨论。他们为什么不走?因为这个展览一眼看不透,不单调,有魂魄,不散漫。一笔一画,能把人的脚拴住,很不容易。书法家张其亮对我说:“今天人太多了,不安静。等过两天,我单独来看。”这是行家的态度。我的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了。
过了两天张其亮兄给我发微信说:“我第二天下午重新去细细地品读了。似乎慢慢地读出了他笔法和书风的丰富性。好的书法是耐品的、一看不透的。春伟这几年字内功和字外功的齐头并进,令人钦佩。这是一个标志性展览。我跟许文远(书法家)交流,这个展览,在潍坊,标志着书法界逄春伟时代的到来。我依然说,春伟还需继续努力,但我心里很高兴,很为春伟高兴。
张其亮说:“春伟的成功再一次证明,天赋+师傅+功夫,缺一不可。”
张兄的这个说法,让我眼前一亮,我说:“你说的这个可以叫‘张其亮三F原理’啊。”
天赋、师傅、功夫三者相辅相成。天赋是个体自带的潜力和特质,为学习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师傅则是经验和智慧的传授者,能够指导和引领,找对方向,走对路子;而功夫则是指个人的努力和实践,是将天赋和师傅的教导转化为实际技能的关键。
请横屏欣赏
看了春伟的展览,我想起了几句话。
第一句是语文教育家于旖说的:“中国人对自己的语言文字要有骨肉亲情。因为语言文字是我们民族的根。它凝聚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情结、民族思维方式、民族睿智。”书写要有“骨肉亲情”,春伟的字,是暖的,活的,没有怪戾之味,有和蔼之气。字字互相搭话,有窃窃私语,也有仰天长啸,像一个大家庭,严父慈母,兄友弟恭。整体看,展厅里的文字,有根有据,有来有源,境界是什么呢?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也是“一室儿童喜,满堂笑语温”。
第二句是歌德说的,艺术作品的内容人人都看得见,其含义则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却对大多数人是秘密。艺术欣赏有三个层次:春伟写的楷书、行书,人人都认识;而书法的魅力,只有“有心人”得之;具体呈现的技巧,则是秘密。换言之,形式,有意味的形式,作为艺术作品的一种构成方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难以捉摸的秘密,这也体现了艺术作品的丰富性和层次性,以及偶然性。有道是,人一半,天一半。春伟的展览,三个层次都有了。
第三句是谁说的,忘记了,“恰如其分的形式能增加内容的分量”。春伟书写的是苏轼的诗文,这内容,大家耳熟能详,用书法的形式呈现,笔墨将苏轼的诗文分量增加了,也就是诗词文增加了春伟个人的理解。用笔墨致敬先贤,春伟基本达到了。当然,还得拾级而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