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家托马斯·施特鲁特(Thomas Struth)的作品中包含普拉多美术馆的《宫娥》和面前观众的场景。你会发现写实绘画的杰作总是跨越时间,跨越新旧,作品里观众与画中人的关系呈现一种互望的状态,画中人在观察观众,他们之间的对话感,那种交互性,像是在邀请你进入这个空间,这种在场感,就是绘画杰作的当代性,这种当代性没有时效。
托马斯·施特鲁特作品
国美学术通讯:您自1992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附中,直到取得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已经在美院深耕三十余年,2021年获得学院的“青年哲匠”奖,在学院文脉的滋养中,肩负起绘画艺术学院未来发展重任。在日常教学中,您如何提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时代性?
邬大勇: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学脉,有一套对绘画思考的传承认知,一样,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有自己的价值体系。绘画是很具体的,说简单,其实就是以你认同的画家为标高,具体把其中之解读实践在教学实践中。今天“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引导至为重要,我们在向学生传递的时候,也不断解读对此的理解。“以人民为中心”是一个宏大的观念,对“人民”的解读有各种深刻性,“扎根生活”更是一个具体的概念,不同时代的人的生活是不一样的,对生活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无论是过去的绘画办法还是新的变化着的绘画方式与观念,对现实生活的体验,身心发动、情意直观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绘画的动人、感人关切依旧是其不变的底色,体验生活,提炼现实,敏锐的形象感知和形态整理,这条亘古不变的朴素简单的真理,依然影响着绘画的艺术性,关键是我们要在现实中找到那些打动自己、感动他人的可以为绘画所述的事。
邬大勇《90后有约》180×125cm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