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艺术创作的广袤天地间,当我们渐次剥除外在表象的层层蔽障,向着内心的本真之核不断深入探寻时,便如同在哲学的思辨之路上回溯至存在的源头。此时,艺术语言不再是技巧与形式的简单堆砌,而是自我心灵与宇宙万物律动相呼应的独特符号表征;艺术态度亦非迎合世俗的矫饰之举,而是对创作本体在存在论层面的深度叩问与忠实回应,它们从心灵的幽深处自然涌现,如同真理在纯粹的思索中显露其端倪。
在艺术经验的传承与延续中,已知的领域犹如柏拉图洞穴中的壁影,虽给予我们某种既定的认知范式,却也可能成为禁锢思维的枷锁。而艺术家对未知的不懈探索,恰似哲学先驱们对超验领域的无畏进军,是一种对存在的无限可能性的执着追求。这不仅是对技艺边界的拓展,更是对人类精神家园中尚未被开垦之地的虔诚朝圣,每一次突破都意味着向艺术本质的更趋近,是在本体论意义上对自我与创作关系的重新定义与升华。
绘画形式语言的生成,绝非刻意经营的机械产物,而是如同道家所言“道法自然”的运化过程。个人绘画语言在无意识与有意识的交融间孕育而生,它是个体生命在与世界的交互中所沉淀的独特审美感知和精神气质的外在流露。这种自然形成的语言,承载着创作者对世界本质直观的洞察,以及在认识论层面上对美的独特理解与把握,是个体精神与宇宙精神在画布上的和谐共鸣。
绘画创作究其根本,是一场发自灵魂深处的“我思”表达。思想的深度、情感的热度、技术的精度以及经验的广度等要素,在创作进程中相互交织、碰撞与融合,共同构筑起创作者的精神大厦。这一过程中所呈现的审美态度与个人艺术语言,是创作者在现象学还原后的本质直观呈现,是其在存在主义语境下对自我存在意义的诗意彰显,通过绘画这一媒介,向世界敞开自我的精神维度,从而在艺术的宇宙中实现个体价值与普遍真理的内在统一,完成从有限自我向无限精神境界的跨越与升华。
(文/李晓春,《从写生创作中自然而然地生长》)
作品欣赏
《彭阳秋色》80cm×140cm 布面油画
《夏日天梯山石窟》80cm×120cm 布面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