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画家·生动的自然
——记周崇涨水彩写生
探讨周崇涨老师的绘画最适合的写作方式应该是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没有那样的篇幅结构是不能讨论透彻的。在网络上以推文的容量是难以包容进来如此厚重的内容的,不知道有没有硕士论文选了周老师绘画研究这个题目,没有网络搜索查重,是不是有内容侵权啊?
我个人解读周老师的绘画,首先要从绘画的主体语言,从美术学的修养角度去认知,是对绘画的元素结构:构图、色彩、选题和完善命题的这些学院派的路径高度上去把握。周老师在画面平衡的精准掌控和用心经营上,充分体现出对东、西方艺术传统的纯熟驾驭和概括性运用上。在他的水彩写生作品中看似随意的水色淋漓,在作品的完成度上处处彰显出多年的艺术修炼。这是版画家出身的周老师对画面整体的高度概括和把控能力的体现,高度概括的平面化的处理方式,微妙的色彩关系把控,使画面的冲击力更强,更单纯有力。
《大树下》
76x56cm
周老师在水彩写生中的色彩处理已经走出了对自然对象的模仿和照抄,但他在写生过程中又尊重对自然的感受和生动性,去发现和捕捉自然中闪现的灵光,保持对自然的活生生的感动,这是一个画家的灵魂,也是保持学习经典而不陷入僵化的教条,面对自然而不抄袭对象的心灵写照。这些微妙心理活动的把控正是写生活动存在的意义,也是写生绘画的灵魂。
写生活动中,眼前面对的是丰富而又生动的自然万物,画面上则要求表达的是画家自我的灵性抒发,如何把握好分寸是绘画的微妙之处,也是画家修养的最终体现。面对自然现象的丰富变化,如果画面只有冷冰冰的美学规范就会失去艺术的温度,而画面只是机械的表现自然的浮光掠影,则失去画家存在的意义。
《残垣》
56x76cm
在周老师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树木表现的情有独钟。这是不是可以看出他在写生过程中对生命力的体悟和对于生长的共情体现呢?我看到他用笔的书写性表达中大量的直线向上生长和节奏感的率性表达,正是中国画家追求的“气韵生动”的回响,在这些抽象的生命意象中,“画面构成”与“生命的节奏”形成了高度的统一。显示生命力的线条就是画面的线条,而对比的“色彩”,就是穿越生命原野的血脉。周老师的绘画很好地把握住了“媚俗”和“欺世”之间的火候。让公众既能读出深厚的学术修养,又可以在画面之间体会到自然的感人温度。也许这就是艺术的永恒魅力和生生不息的根源吧。
祝愿周老师的生命之树深深扎根自然法则的沃土,在形式语言的探索上高入云霄,直达灵魂的天际。
(文/高冬)
作品欣赏
《岛上人家》
20x20cm
《古盐道》
56x76cm
《临风》
150x120cm
《柳杉》
47x36cm
《暮》
20x20cm
《山上人家》
76x56cm
《山塘》
56x76cm
《山头》
20x20cm
《石梁瀑布》
152x56cm
《台风来了》
20x20cm
《斜阳》
20x20cm
《英湖畔》
20x20cm
《余晖》
76x56cm
《远眺》
300x150cm
《正是橙黄时》
81x110cm
《虹彩》
112x82cm
(来源:艺高)
画家简介
周崇涨
1964年出生于平阳
先后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
曾任中国美术学院高职学院副院长,浙江省城市雕塑院执行院长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绘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主席
中国文促会水彩画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