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琳的作品不被认为是乡土现实主义,他确实更接近超现实主义,他画出的是一个心里的世界,但是并不排除他不是从乡土现实主义起步的。超现实主义虽然不是一个艺术的标准,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风格的参照。超现实主义总是与无意识的世界相联系的,作为艺术风格的超现实主义并不是让艺术家在创作时处于无意识状态,这种超现实主义后来实现在抽象表现主义上,有人将现代艺术中的超现实主义称为学院的或古典的超现实主义是有一定道理的。与超现实主义相比,马琳的画更为写实,更具有现实性,不过这种现实性不完全是视觉的现实,而主要是精神的现实。
马琳,山口,2016年,180cm×120cm,布面油彩
《山口》局部
在马琳的作品中有着双重的含义:一是生命的,一是艺术的。生命是要走出荒原,艺术是要走出学院。马琳1964年出生于河北保定,在河北工艺美术学院接受的艺术教育,虽然毕业于雕塑专业,但他后来选择了油画。选择油画是因为他喜欢色彩,学习雕塑之后他才知道自己可能更喜欢画画,但雕塑也对他有很大影响,他那些坚实的造型和那些消之不去的体积感也还是来自于雕塑的基础。1991年,马琳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六届创作研修班,开始了正规训练的历程。1992年,马琳的作品《骑马人》参加“中国油画双年展”并获“学术奖”就展现了一种完全写实的学院风格。学院风格不是一个标准的定义,主要指一种准确精细的写实画法,与美术学院的传统训练方式有密切关系,在创作上也与传统的现实主义风格相联系。
天际,马琳,160cm×150cm,布面油彩,2021年
红灯,马琳,180cm×180cm,布面油彩,2004年
《吉祥云》,布面油彩,130cmX80cm,2012年
《热风》,130cm×140cm,布面油彩,2012年
马琳最喜欢画旷野。那里有风云、积雪、路上的行迹车辙、灯柱线杆,还有阳光,它如泽披万物的温暖之手抚摸着眼前荒寒的一切;同时又用光与影的交织诉说着这片土地上无尽的坎坷。画家知道这方厚土的历史艰难,又谛听着她如今每一处新的响动。
圣山,130cmx80cm
没有融化的雪之三,马琳,180cm×160cm,布面油彩,2014年
拒马河,130cmx80cm
尼罗河的黄昏,230cmx80cm
暖阳,200cmx200cm
北方三月,140cm×150cm
沉寂,165cm×155cm
在2002年画的一幅《沉寂》里,矗立着一块公交车的站牌,它孤寂的身旁一个人影也没有。然而,有阳光照在它锈迹斑斑的身上,温暖的光线将我们的目光引向远方,不禁令人期待:待开春之日,乡亲父老们又将在这条土路上热闹地来往。马琳早先画过多幅这类的旷野,到这一幅成了不言而自情深的朴素之诗。往后几年,他又接连画了一系列的旷野雪路之作:有的在光影缤纷中呈现出一片异样的灿烂;有的将隐约的路基引向空阔的远方,有的用一具全新款式的电话亭伫候来日,有的用纷乱的车辙爬满暗坡迎接曙色。
秋水,28cmx23cm
布拉格的黄昏,40cmx30cm
水路,60cmx45cm
雨声,60cmx40cm
拒马河写生二幅
惊蛰,110cmX100cm
香山秋映
卫城,130cmx80cm
《窗前没有融化的雪》
《寂静》
《黄昏》
(来源:综合意象油画工作室、当代油画)
画家简介
马琳,1964年生于河北保定,1982年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校雕塑专业,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六届创作研修班,200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首届高级研修班。现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油画创作部主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