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画家王衍成侧写② | 创新与舍弃

画家王衍成侧写② | 创新与舍弃
2025-02-02 09:48:3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艺术家何以得到创作灵感,这是一个永恒迷人的话题。不计其数的书籍企图教授人们点燃缪斯之火的秘密,而中国历代的艺术家们也从不吝啬于分享他们的见地。

伟大诗人陆游就曾这样写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的诗句同时也点出了创造力的两个前提条件,即对技艺的完全掌控,以及与天地或宇宙意识的同频共振。

中国的艺术传统似乎一直承认,人类创新的进程是在一个更博大的存在或意识场的影响下向前发展的。而现代的量子物理科学也在证实它的存在。诺贝尔奖获得者罗杰·彭罗斯在他的《意识与宇宙》一书就阐释了意识与宇宙的关系,即宇宙本体的一部分就是意识,我们的意识也是宇宙的一部分。而这也是王衍成在创作过程中探寻的创新的场域。

图片

无题 王衍成 2024

他说道,“要回归到生命的一种放松和自然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之下唤醒一种综合的能量。然后在一个不经意的心态之下,有了意愿才去画。创作的欲望是一种生命力,生命体的换发调动了你的能量去释放。在下第一笔之前,我是处于一个很宁静的状态之中。就好像你看有人念经文时转动佛珠,其实他是在调整他的内心结构,继而调理他的生命状态,然后再那个基础上再去显现。所以在动笔之前,我把世间的那种复杂尽量简化,让身心很静,不受外界滋扰。在一种很美的能量状态下去显现,画画的过程中有明确性也有不确定性,我更注重显现创造迸发的过程,而不是工程性的精雕细琢。虽然这刹那的显现是有矛盾性的,阴阳对立的,偶发的,有颗粒状的,我会运用我几十年来对材料的认知来调整,或奔放,或含蓄,但画的整体是没有受污染的直觉性的符号,就像儿童的眼睛。我认为这个很重要,因为我们的生命太受污染了,而作为一个画家,动第一笔之前我可能要经过多少年的净化来回到孩童的状态。”

大破大立是否需要勇气呢?

他这样回答,“我没有想我是一个好的画家还是一个不好的画家,但我是一个真实的人。美术史已经走过了一个有共同标准的路。质感,色彩关系画得好不好这个对我来说没关系。难就难在向生而死。生是艺术最终的原创性,如果大众不能认知,那就会形成一个前期死亡的假象。就像罗斯科,他的展览一两个颜色放在那里,人们看不出他的场域和能量,不能跟他形成对话,慢慢就被排挤。他的觉知确实非常深邃,现在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家。向死而生,就是敢于探索才有未来的生命,我赞同这一点。”

东方哲学认为如果要证悟自性,一个人必须舍弃世界附加在他身上的一切东西,年龄,性别,阶级,感官,和那些自以为属于自己的无时不在的欲望和忧虑。只有打碎一切藩篱与枷锁,去掉一切编程,人们才能真正认识自己。这个认识的过程就被称为觉醒。印度吠陀学者称之Tat Tvam Asi(तत् तम् अिस),即“你是他”。 其意为每一个个体的真正内核是宇宙意识。

而王衍成也在创造的探索中融入了相似的冥想式的过程。

图片

无题 王衍成 2024

关键词:王衍成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