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是作者与大自然、与天地之精气的一种交流和默契。这是一种远离浮尘喧嚣的高层次的精神活动,是天与人在精神上的高度合一。要达此境界,必须心静。心静方能心神贯注于画中,达到忘我的程度,即所谓入境,也就是说,心里不能有一点杂念、非想,做到心在画里,我在笔下,用心而为。“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只有这样才能画好画。否则,便是有心无意,有意无心,心画分离,心不在焉,绝对画不好,“神燥则心荡,心荡则形伤”。心不静,笔不到,墨不达,画不成。“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师,静则生慧”。
作画要达到心想事成地步,首先要心实到位,把心落实到一丝不苟的位置上来,“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心不实不到位,绘画的力量就削弱了,就会力不从心。心着天着地,悬空起来,束之高阁,就做不到“认真”二字,只能潦草从事,胡乱涂抹而已,这便学不好画。这种心实就是情感充沛到位,大有画山我就是山,画水我便是水,心实到位画就到位。否则,情感未能得到充分调动,“心”处于一种浮躁游移状态,就贸然持笔挥毫,必然造成笔力不逮,难免失败。
(文/常朝晖)
《在希望的田野上》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
《在希望的田野上》局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