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山东报道 3月20日的济南,泉城济南氤氲着茶香墨韵。春寒渐褪,文化视界里却因一场意外相逢而暖意融融。著名画家、中国美协会员、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协第七届主席团委员、山东水彩画会副会长董海全,著名画家、一级美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美展金奖获得者李玉旺以及著名画家、苏州工艺美院副教授、苏州科技大学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沈阳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夏吉宏,在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梁洪文董事长的茶席前,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三叠奏”。
3月19日,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董事长梁洪文邀董海全做客文化视界,次日上午又约了画家夏吉宏。夏吉宏收到邀约后,向李玉旺提及,并称将造访山东画院。不巧的是董海全有约在身不能相见。本以为是遗憾,谁料夏吉宏进门交谈后得知,二人竟然是校友,董海全惊觉:"这不正是李玉旺说要引荐的朋友?"原来两人被分别邀约时,都不知对方要来,更不知这场茶局竟让三位校友在交错时空中意外重逢。
当清茶遇见未干的墨迹
雅室茶烟未散,梁洪文适时引客步入中华艺术空间,满室墨香如隐者清啸。行至刘佳《高士图》前,众人不约而同屏息凝眸,青袍隐者踞坐竹簟,笔墨老辣,风格独特,茶烟与墨韵交织处,恍见尺素间流转承续。
在梁洪文董事长带领下,两网编辑将三位画家留下的足迹逐一展示,梁洪文董事长发出感叹:“艺术与人生皆讲究恰逢其时。若非今日阴差阳错相聚,便无这番佳话了。”正如画家们笔下那些跨越材料界限的作品,偶然与必然的交织,恰是艺术最动人的底色。
墨彩江河:破界时代的艺术群像与生命图腾
茶过三巡,进入正题。“水彩与油画的边界早该打破,”董海全说,就像我在婺源写生时,发现水彩的透明感与徽派建筑的白墙如此契合,艺术的本体语言应是流动的河,而非固化的岸。如今水彩确如春江潮涌,但真正的画家当如江河入海——看似专注一脉,实则融会百川。
当笔触转向建筑工人,李玉旺选择以时间沉淀深度——五年间数次工地探访,让钢筋水泥丛林里的平凡面孔,在《筑梦》中升华为托举时代的群体雕像。
生于齐鲁,长于江南的双重文化基因,让夏吉宏的笔墨兼具北方的雄浑与南方的灵秀。他笔下的姑苏街巷,既有青瓦白墙的氤氲墨气,又暗涌着泰山石刻般的骨力。“真正的艺术精神应如黄河入海——兼收并蓄,终成气象。”
水墨清音里的生命对话
宣纸铺展处,三位画家以笔墨为舟,载我们潜入东方美学的幽潭。
董海全创作的《凌霄》,是枝头绽开的诗意密码。他笔下的花不事张扬,以宿墨法洇出雾色,赭石勾筋如老藤新生。那蜜蜂敛翼的瞬间,尚带着振动的余波,脚尖将触未触的刹那,凝固成永恒的期待——这是中国画最精妙的留白,让观者自行续写鸣叫的韵脚。
《凌霄》董海全 100cmX50cm
李玉旺的《鱼乐图》里,水墨化作液态的寓言。嶙峋山石皴出骨骼,石绿点苔如苔痕漫上岁月。水潭不着一笔,却借游鱼摆尾的姿态显影:那鱼凌波时带起的涟漪,原是画家以枯笔飞扫的弧线;几尾幼鱼穿梭其间。
《鱼戏图》李玉旺 100cmX50cm
夏吉宏的《溪山图》,堪称水墨的立体交响诗。斧劈皴劈出岩壁的险峻,构出空间的纵深,而那道悬泉如素练垂空,将整幅画的魂魄引至山脚。
《溪山图》夏吉宏 100cmX50cm
三位画家各执一端,他们的笔墨游走于虚实之间,让岩壑生云,令游鳞化龙,教枯荷听雨——这哪里是作画,分明是在为万物传神。
后记
这场不期而遇的艺术对话,如同宣纸上的宿墨——既有即兴的洇散,又有时间的沉淀。当三位画家走出文化视界,泉城的路灯正将他们的影子拉长投射在经十路上,恍若一幅行走的水墨长卷。或许正如董海全所言:“最好的作品,永远在下一场相遇中生长。”
来源/中华网山东 作者/吴孟霖
摄像/徐智勇 摄影/张悦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