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传师承”板块为人们难得地打开了张弛早期作品的面貌。张弛的绘画是有家学渊源的。她的父亲是山水画名家、年画大家张大昕。从小,张弛就受父亲的影响,接受传统中国画学的熏陶与训练,她对中国画笔线的体认从小打下坚实的功底。
此次展出的《上学去》《小农民》《小兵》等一组人物画习作,均为张弛60年前的作品,当时她才8岁。
张弛《上学去》,1965年
展厅里,张大昕年画《好喜欢》与这幅年画的原型——张弛儿时怀抱娃娃的老照片,构成了一个有趣的注脚——女儿儿时的天真模样成了家喻户晓的年画娃娃,年画娃娃日后又接过绘画传承的接力棒,继续用美感染大众。
展览展出的10来幅临古作品,贯穿了张弛的幼年和少年时期。其中最早的一幅是10岁完成的《临倪瓒》。
张弛《临唐寅山路松风图》,1970年
张弛1985年赴浙江美术学院学习,师承中国山水大家陆俨少,主攻山水画。这段时间她实地写生的十几幅作品也难得地集结展出,揭示其在传统之外的另一重功底——直面现实生活炼就的感受力。无论描绘石塘小景、雁荡清流,还是勾勒赤城山、国清寺,画面总透出一股鲜活的气韵,并且不少画面带有一些现代构成的意味。
恩师陆俨少1988年给张弛画册题写的序言手迹也特别现身展览,见证一段书画传承的佳话。
最为典型的张弛艺术风格,云集在“山水意象”板块。《雪峰晨曦》《冰峰静影》《云霞深处》等表现西藏、南极等地奇妙的景致,深邃、静谧……《都市之光》《都市春晓》《都市光华》等都是近作,表现上海这座城市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的建筑景观、时代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