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纸本综合材料 78cmx108.5cm 2021年
陈逸鸣艺术历程的最大特点是长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穿梭探索。
《寒冬终将过去》纸本综合材料2021年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一代艺术家放开视域、与国际交流提供了新的契机,陈逸鸣属于国门打开之后最早走向世界的中国画家之一,在这个旅程中,他一方面怀着了解西方艺术文化的愿望,前往西方艺术的中心纽约访学求艺,补充新知,另一方面也带去自己初露风格的作品,开展交流,形成对话。
《海天之间》布面油画40x50cm2011年
这样的历程对于他来说是幸运的,因为他有机会直接获得广泛的借鉴与交流,但也是富有挑战性的,因为走向海外就意味着在中外文化的碰撞中生存与探索,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碰撞,而是思想观念、文化价值取向到形式语言表达全方位的碰撞。
《雅安人物写实》 布面油画 110x75cm 2016年
他在文化对接和艺术语境的转换中获得丰富的营养,既有困惑,又有兴奋和刺激,更有不断清醒和明确的文化意识与自我意识。
《静物》 布面丙烯 40x30cm 2020年
在此过程中,他反省和思考了西方文化与本土的关联,在文化情感的归属上,他紧紧依靠母体文化的支持,用自己的作品赢得了西方画坛的关注,并且最终回到本土进行创作。
《桃花朵朵红》 布面油画 234x180cm 2013年
因此,了解他的经历之后,我们看他的画就不仅只观其风格,而是能够体察到这一代艺术家的精神境遇和情感的旅程。
《流逝的岁月》 布面油画 130x98cm 2007年
《忽闻岸上踏歌声》布面油画130x98cm2004年
艺术需要激情,也需要思考。逸鸣总让自己的艺术创作处于一种与创造性有关的思考状态之中,时间也会改变他思考和观察事物的方式,创新思变,调整他的创作观念以契合当代审美情致。
梦乡系列(16)纸板混合材料 80x100cm 2013年
他在长期丰富的艺术实践基础上,不断发掘自身的发展潜质,赋予自己的创作以新的内涵,加强在艺术语言创新上的自主选择,来为自己建构起一种真正自主型的创作生态。
《正午》 布面油画 100x145.5cm 2011年
从他近年来创作的一系列风景画的混合材料纸上作品中不难发现,他寻觅到了一种似乎可以无限表现的、别具一格的自我形式。
《少女》水彩头像1999年
他的这些纸上作品的绘画形态,与他的写实主义绘画作品的艺术本体和审美核心上极其一致。这些作品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写意性和表现性,并且有意识地注入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象”审美元素,对固有绘画语言进行了一次颠覆和重构,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人物写生》布面油画2021年
从艺术语言的本体来看,写实性在艺术上注重体验,写意性和表现性则更强调主观情感的表现和抒发,虽然写实并不排斥写意和表现,写意和表现也不一概否定体验,但两者的差别应是显而易见的。
《雨中威尼斯》纸板混合材料2021年
(来源: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画家简介
陈逸鸣,旅美油画家。曾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上海戏剧学院油画系,曾任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师。1981年赴美,就学纽约艺术学生联盟,是纽约芬德莱画廊和哈默画廊代理画家。
1990年与兄长陈逸飞在纽约哈默画廊举办兄弟画展,在上海美术馆、香港苏富比艺术中心举办个展。
现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亦师亦友—海上画家联展”联合创始人;上海金臣亦飞鸣美术馆执行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