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此行算是最短暂的一次写生,也是挺难忘的一次写生,还是遇到蹊跷事比较集中的一次写生。
这是事隔几年后再一次来到重庆东溪古镇,上一次的记忆有些模糊,翻开了那次的链接仿佛回忆起了一些场景和画面,由于上次的短暂变得记不太清,这一次是因为受邀参加重庆玖叁书画院的首展,再一次来到重庆,来到东溪,比起上次的匆匆忙忙,这次对东溪了解的多了些,所不同的是在重庆活动期间把腰闪了一下,导致东溪写生期间的行动不便,特别是第二天写生过程中几乎是坐不住,状态很差,即使是这样,还是每天跟着大家一起早出晚归,习惯性的每天争五保四,看来,此行写生与腰部都有待及时恢复。
特喜欢重庆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外界无论怎么变动,似乎与他们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我行我素,每天麻辣火锅吃起来,这几天在重庆的东溪古镇写生,给我最大的一个感觉就是这里的老百姓悠哉悠哉的生活状态,令人感慨,不为外界所动,让我感知到这一方百姓的知足给他们带来的一种安逸,走在大街上,每个人的脸上似乎都洋溢着这种满足的表情,至今这里还保留着非常原始的街头理发和喝晨酒等许多习俗,其它城市这些几乎早已销声匿迹了。
张伟觉圣重庆东溪写生作品赏析
到重庆的第一天,维青兄在邮电学院附近的城门老火锅为哥几个接风,他只告诉我们还有姐姐和姐夫也会过来,他还没有来得及介绍姐姐、姐夫的情况,他们就到了跟前,姐夫进来时我就觉得此人气度不凡,似曾相识。席间,姐夫也只是轻描淡写的介绍了一下自己,李郁文,蒋兄称他李哥,他俩的关系,北方称连襟也叫一肩挑,我随着蒋兄时尔喊姐夫,时尔叫李哥,李哥其实在影视剧里塑造了很多耳熟能详的人物,是一个形象非常鲜明,有个性的,辨识度很高的著名演员,他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但却是一个常年生活在部队里的,真真正正的军人,而且在与文艺不太搭边的司令部工作。军人,导演,演员,多个身份的老哥很是低调,几天接触下来,发现李哥不仅博学多才,而且还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记忆力非凡的他,许多历史典故和古诗词他可以不加思索的出口成章,会拉二胡,会写诗,还样样精通。由于大姐的精心照顾,从李哥身上能看出来返璞归真的一种童趣。看到李哥的状态,让我联想起了美术圈的一些事情,如果李哥这个岁数的人,是在美术圈某些职位上,那这个人早已经此人非此人了,扭曲,变形,或者是膨胀在那些人身上都有着深深的印记,而李哥的可贵之处是让我们看到了一切都那么清澈,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