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周青临摹散记之九色鹿 | 再现敦煌洞窟壁画的经典之作

周青临摹散记之九色鹿 | 再现敦煌洞窟壁画的经典之作
2025-04-06 16:50:4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历史上的敦煌曾是中西交通的枢纽,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也是中国与亚欧各国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交通运输的必经之地,史书称敦煌是“华戎所交一大都会”。

敦煌石窟是敦煌地区石窟的总称,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县的五个庙石窟。

莫高窟是敦煌石窟群中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洞窟数量最多、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寺。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经历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一干多年间不停地营建,至今仍保存有洞窟735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唐宋木构窟檐5座。

1961年莫高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莫高窟石窟群是坐西向东,南北走向,现在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有487个洞窟,是信众们拜佛、礼佛的活动场所;莫高窟北区有248个洞窟,是僧人日常修行与生活的场所。

莫高窟北区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其中许多出土文物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有些首次发现的珍贵文物,填补了考古学领域的诸多空白。1900年,举世闻名的藏经洞的发现再次引起了世人对莫高窟的关注。洞内发现了公元4至11世纪初的文献、绢画、纸画、法器等各类文物约五万多件,其中约百分之九十是各种宗教典籍,非宗教文书约占百分之十,内容包罗万象,被誉为"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古代学术的海洋"。藏经洞的发现与殷墟甲骨、明清档案、居延汉简一起被称为中国近代古文献的四大发现。

在制作壁画墙面时,首先要在墙体上涂抹由黏土和沙砾合成的粗泥,使墙体更加平整,不能有裂缝,保证后续墙体的光滑。第二步涂抹细泥,将黏土加水搅拌稀释,让渣滓沉淀之后,只用上面那一层黏土再加入一些细沙,拌匀之后涂抹在粗泥之上,厚度大概在4厘米左右,将其彻底抹平。然后再均匀地刷上一层白浆,保证每个地方都被刷到。最后再刷上一层矾水,这一步可以让墙壁更加坚硬紧实,而且也让之后涂上去的颜色更加鲜亮。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壁画的底子就已经制作完成了。

接下来就要绘制壁画,这一过程也分为好几步。首先是描画,将准备绘制的故事,用细碳条画在墙面上。当时所用的细炭条和如今我们使用的铅笔有些相似,不过在古代是用柳条烧制而成的。绘制的过程中,画工需要一手拿碳笔,一手拿粗布,遇到画错的地方可以及时擦掉,将整个故事铺开在墙体上。第二步落墨,由画术更加高超的画工们来进行落墨,按照第一步勾勒的线条,通过墨线认真的勾画出来,这一步结束后已经很难再进行更改了。第三步着色,由主画师根据整个墙面的构图布局和色调来统一安排。有时一些大型的壁画面积巨大要求的色彩也非常多,会有很多位画工同时工作,此时就需要主画师居于后方掌控全局。为了确定色彩,人们还会将不同的颜色给予不同的编号,甚至会提前写在相应的位置上。在画师们着色的时候就按照上面书写的色号来进行涂抹。这一步完成之后,整个壁画已经大体完工了,接下来会通过加入一些特殊技法,让壁画人物更加栩栩如生。日月递膻,壁画的制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很多特有的技法。这些技法是古代劳动者经过多年实践总结研发出来的,对当今的美术工作者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qq.jpg

《九色鹿本生故事-敦煌257窟(北魏)》15X20CM2023.8岩彩临摹 周青

关键词:周青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