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应美国网络电视和美国中国当代艺术基金会的邀请,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画家王沂东到访纽约进行交流访问。
此次的纽约之行,王沂东拜访了当代美国最伟大的写实主义绘画大师怀斯的故乡切斯福德(ChaddsFord)。
怀斯故居
安德鲁·怀斯,在美国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他出生于1917年。怀斯终其一生都在画他生活的那个小村庄,那个如“一块邮票大小的地方”,他固执地画着那些令人感动的风景,那些他熟悉的人;他终生不变地坚持写实的风格,终生不变地在他的画中透露着同一种情调——伤感和忧郁。
他的写实绘画风格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深刻影响了众多的当代中国油画家,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乡土写实的窗户,王沂东就是其中之一。
穿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纽约大都会艺术馆的穹顶下,王沂东在《克里斯蒂娜的世界》前驻足良久。画中少女匍匐向远方孤屋的背影,让他久久驻留。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凝视,揭开了中国写实主义与美国乡土绘画的精神共振。
怀斯《克里斯蒂娜的世界》
1970年代,怀斯的画作通过《世界美术》杂志传入中国,其冷峻的写实语言击中了许多中国艺术家。王沂东曾回忆,初见《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时,“仿佛看到另一个世界的自己”——少女扭曲的躯体与倔强的姿态,暗合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知识分子对精神家园的渴求。
王沂东在80年代创作的《古老的山村》中,同样描绘了一幅朴素的乡村图景。
《古老的山村》75×70㎝1983年
作品中表现了一个朴素、自然的沂蒙山区农家院的生活场景:在高高垒起的石头院墙中的小块空地上,两个农民对新生事物——自行车兴趣正浓,女人握着车把,毫不熟练的样子,胆怯前行,男人扶住后座,努力地控制住方向。他们彼此的关系或兄妹或夫妻,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所表现出的勤劳、朴实、敦厚的农民形象令人观后入木三分。整幅画面自然明快、质朴清新,以金色调为主,女人棉袄与木门内福字选用的红色给画面带来了生动性和气息感。技法表现娴熟、严谨、不失流畅,运用欧洲古典写实画法的同时,又增添了许多现实主义表现技法元素,令画面更加自然、淳朴,符合沂蒙山区风土人情的韵味。
1984年,全国青年美术展览后,中国美术馆收藏了油画家王沂东的《古老的山村》,并在日后作为馆藏作品经常予以陈列。此画完成于1983年,当时他只有二十八岁。
通过他们作品的这种差异也折射出两人对“故乡”内核的不同诠释:怀斯的切斯福德是存在主义的孤岛,承载着工业文明侵袭下的个体疏离;而王沂东的沂蒙山则是文化基因的母体,红袄少女与石磨柴扉构成永恒的文化图腾。
情有独钟的眷恋
有人说,乡村是人类最初的家园,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即使肉体漂泊在都市,最后的灵魂依然要回归乡野。这是怀斯,也是王沂东绘画创作的情感皈依所在,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挥之不去的情结。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就很容易能够理解王沂东对怀斯那份情有独钟的眷恋。
《沂河边上》150×100cm 2002年
在工业文明和商业文化进一步侵蚀古老乡村的中国,王沂东不厌其烦地描绘着他梦中的沂蒙山村和沂蒙山里柔美的女儿们,那股脉脉的温情和淡淡的忧伤,曾经令一位评论家动容地说:
王沂东的画,像一首悠远的歌,吟唱着对中国纯朴的古老文化诗化的留恋和憧憬。
《天上人间之二》90×200cm 2003年
曾有人问王沂东,怀斯的画好在哪里?他说:我佩服他的技巧,他表达他的家乡,就像我在表达我的家乡,迷人的地方是他将技巧和感情结合得天衣无缝。
有人说,怀斯教会了中国的油画家用风景作诗,王沂东何尝不是在用乡村质朴的人和景象作诗呢。
乡愁的诗意表达
王沂东的作品几乎从来不表现乡村的苦难和农民的痛苦。
这个世界,苦难和悲剧固然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但唯有美好才能直接敲击人们心灵的琴弦,而王沂东正是用美好来撞击着人们的心灵。
《一缕清风》 190cmx190cm 2009年
王沂东用红与黑的对比,以最简单的色彩和最朴素的语言,用画笔捕捉生活里最美的瞬间,让作品传递真实动人的情感。他笔下沂蒙山汉子雄壮,沂河水女人柔美,少女的眼睛里不带生活的沧桑,透露着美好神情如同清晨的一缕阳光,水灵的眸子里尽是懵懂与期望。
怀斯最为人称道,并且最拿手的画法就是蛋彩画,他所绘的蛋彩画是将矿石颜料研磨成粉末,再加入蛋黄与少许胶水混合而成。他曾说“我之所以坚持要用蛋彩画的原因,是我喜欢纯正蛋彩画含有一种隐喻的特性,它没有油画的光泽却带有干枯的实质。”
并且蛋彩画颜料的干燥色素与充满乡土气息的色彩感觉,能够使他联想到故乡附近的泥土和冬日的景色。
怀斯《冬季田野》43.8cmx104.1cm
1942年板上蛋彩画在这场横跨太平洋的对话中,两位画家以乡土为镜,照见的不仅是彼此的文化指纹,更是整个人类对精神原乡的永恒追寻。他们对乡土的情怀是真切的,更是热烈的,为的就是把消逝的农耕记忆凝固成超越时空的乡愁史诗。
就像怀斯在1952年写下的这首诗一样。
那天是如此辽远,
辽远地展着翅膀,
即使爱是静止的,
静止着让记忆流淌。
——安德鲁·怀斯《远方》
(来源:王沂东美术馆)
画家简介
王沂东,1955年出生于山东蓬莱,1968年考入山东临沂第一中学,1970年在山东沂源柴油机厂当车工,参加工厂演出队的演出,绘制厂内的宣传画、演出队的舞台背景,1972年12月考入山东艺术学校美术科,开始系统学习绘画,1975年毕业留校任教。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82年毕业并留校任教,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基础部主任。2004年调任北京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理事,现为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曾在美国、德国等国家与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举办个展,其作品多次在全国性美展中获奖。2004年与艾轩、杨飞云发起成立了“北京写实画派”,2005年3月,正式更名为“中国写实画派”。王沂东是当今中国最具实力的油画艺术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