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杭州籍艺术家,顾致农的创作深深植根于江南文化的土壤。江南地区特有的山水意境与人文传统,为他的艺术探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他的作品中,时常出现的园林、太湖石、水墨晕染等元素,既是对地域文化的直接呼应,也是对东方美学的当代诠释。
在全球化语境下,顾致农的创作展现出强烈的文化自觉。他既不盲目追逐西方现代艺术的潮流,也不固守传统的程式化表达,而是以开放的视野进行创造性转化。他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留白”美学与西方抽象艺术的构成意识相结合,在画面中构建起“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视觉张力。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形式层面,更深入到文化价值的重构。当西方当代艺术陷入观念化的泥淖时,顾致农选择回归绘画的本体语言,以线条与色彩的对话回应时代的精神焦虑。
三、精神还乡:在现实与理想之间
顾致农的创作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命题:现代人的精神还乡。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他通过艺术创作构建起一个超越现实的精神家园。他的作品中,人物的神情往往带有一丝疏离与沉思,这种“向内转”的表达,既是对个体精神困境的观照,也是对人类普遍命运的追问。
这种精神还乡的诉求,使顾致农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他关注的不仅是艺术语言的创新,更是艺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滋养。在他这一批近作中,斑驳的色彩与断裂的线条,既是时间流逝的物质见证,也是生命痕迹的精神隐喻。这种将个人记忆与集体经验交织的创作手法,使他的作品超越了个体表达的局限,成为时代精神的镜像。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真正的艺术,是人类在困境中寻找出路的勇气。”顾致农的油画,正是这种勇气的视觉化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