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艺术家都是在探索纯色感的。强化色彩本身,使其摆脱随类赋彩的概念模式,在画面秩序的重建中包含了具有自我面貌的画面结构的生成,即物象色彩向画面色彩的转换。由于中国画线面造形的艺术特征,中国画的色彩意象伴随着其造形意象连带产生。艺术家在描述人与自然的同一体时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也是随着对象、主题和自身状态的变化而演变的。在现代绘画观念的影响下,如何探索没骨花鸟画语汇与其它画种的契合点,在吸纳西画与其它画种的色彩表现方法时巧妙地利用绘画材料中的不同视觉特性和美感属性,在结合不同的运笔及技巧处理造成不同的画面肌理效果丰富传达艺术情感是我在色彩上的探究方向。让画面在彩和墨,笔触的这种交错重叠及掩盖中,色层与色层之间,色层与笔墨之间在叠压的过程中相互作用,产生的笔迹和形状,记录了用笔的速度、方向和力量也将作画过程凝固,情感也被更直接、更生动地保存下来,表达的对象也更强烈直接的感染上画家作画时情绪的波动和心理变化。先前的用笔因为没有被掩盖,它们还向作者提示了自身规律所指向的可能,它反而更真切、更朴素。它们保留了一种率性而又浓郁的情绪性,与放纵淋漓的笔墨,融情入境的创作理念,以及对生命的独特审美观照相融合,营造出花鸟画中的人化情境,以此完成色彩追求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