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王沂东:从我大胆地把颜料涂在自家白墙上开始,就和油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沂东:从我大胆地把颜料涂在自家白墙上开始,就和油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2025-04-14 17:09:1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油画的缘分

我听周围的人说这种画叫油画

我和油画的缘分,始于一个特殊的年代。

一九六七年的一天,我从学校里放学回家,路过父亲所在部队的大门口时,看见一些战士正在大院里边不远的地方垒一堵高墙。高墙当仁不让地占据着路的中央部位,处于最显眼的地方。大约半个月后,一位当时在驻地部队里被公认的“大画家”来了,他在那面墙上用一些特殊的颜料画了一幅巨幅画像。后来我发现,几乎每个单位的大门里边都迎面矗立着这么一面高墙,上面画的都是同一个人,高大、魁伟、慈祥可敬、神采奕奕。

《沂蒙新春》王沂东、苏勇合作,布面油画,150cm×110cm,建军50周年全国美展作品

同时让我感到惊奇的是那种颜料所形成的艺术效果是如此神奇、如此动人。对于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来说,如此逼真的画面,还不知是因为颜料的功能还是因为画家的技能。这个看似很普及的作品在当时对我的影响非常深刻,以至于后来每天放学后,我都要去那面高墙前面久久驻足,不肯离开。后来,我听周围的人说这种画叫油画,不仅好看,而且不怕雨淋风吹,不怕太阳晒。每次欣赏着那位大画家用神奇的颜料画出来的神奇的画,我都会心驰神往、倾心仰慕。

《笑看纸老虎》,布面油画,109.8cm×83.3cm,建军50周年全国美展作品

看着一堆五颜六色的颜料,我感到一种温暖,一种幸福

从那以后,我渐渐开始计划我自己的“油画”了。父亲得知我有心学习油画,非常支持。无奈当时没有学习的条件。而山东临沂又是一个小城,在那里找不到我该用的书籍和颜料。为了满足我的要求,父亲特意去了一趟省城,给我买了一些颜料。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当时油画颜料的种类非常少,而对于当时的我那已经是非常奢侈了。看着一堆五颜六色的颜料,我感到一种温暖,一种幸福,想一想我即将要用这些颜料创造人物,就感到无比幸福。

课堂作业《花卉写生》,布面油画,51cm×54cm,任课老师:戴泽

我的第一张油画是画在自家白墙上的

我的第一张油画是画在自家白墙上的。当时,父母上班去了,我急迫地开始了我的创作。我必须这样“先斩后奏”,如果事先告诉父母,他们也许不会同意,至少母亲不会允许我在墙上胡涂乱抹。我效仿那位画家叔叔的样子,先在画报上的人物像上打了许多小格子,然后在墙壁上按一定比例画上同样多的格子,放大后按比例起轮廓,然后上色。当时我以为,这种画只能画在墙壁上,后来才知道还能画在布上。

为油画《暮归》所画的色彩稿(二年级创作课),布面油画,27cm×49cm,任课老师:闻立鹏

我的第一张油画的“诞生”,引来了很多参观者,他们都是我的邻居。我猜想,一定是我父亲告诉那些人,说他们的儿子如何了不起,能在墙上画伟人像了。在那个年代,大多数青少年都在外边冲冲杀杀,如果谁家孩子学会一门艺术,是很难得的!在那之前,我虽然没画过油画,但因为爱好美术,已经有了几年绘画的经验。第一次画油画,色彩的运用水平是可知的。

后来,我就在自己家里那间不大的房子里开始了我的油画创作,到处画满了我的作品,父母就是我的“粉丝”。来自父母的赞许,极大地满足了我的成就感,也满足了我的虛荣心。那是一段充满暖色的岁月,油画让我远离外边的动荡,我因此逐渐接触到了艺术的门槛,并且与油画结下了不解之缘。长大后,我进了深山里的一家工厂,成为工人阶级中的一员。那里的工作很枯燥,唯一让我感到安慰的就是工厂有一些宣传活动,例如画一些宣传画。每当我和颜料亲密接触的时候,我的内心就会平静,甚至感受到一种幸福。

《新疆伊犁写生色彩课——牧场写生》,布面油画,51cm×36cm,任课老师:葛鹏仁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新疆伊犁写生色彩课——哈萨克妇女》,布面油画,50cm×69cm,任课老师:葛鹏仁

一个人如果能将自己的职业和兴趣结合在一起,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十六岁那年,我考上了山东艺术学校,成了一名准文艺工作者。在学校课程中,就有我向往的油画课,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因为色彩总能让我产生激动的情绪。虽然油画课的课时不很多,但已足够让我满足。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不止一次地回想,一个人如果能将自己的职业和兴趣结合在一起,是多么幸运的事情。进入山东艺术学校并从此深入的学习油画,是生活给予我的又一次美好的机遇。经过努力,我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成为了一名油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由学生变成了教师。在那段日子里,我虽然也画过一些作品,但还是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所有创作都是业余的。直到二零零四年,我调入北京画院,才算成为一名专业的油画工作者。

《新疆伊犁写生色彩课——伊犁哈萨克的傍晚》,布面油画,52cm×70cm,任课老师:葛鹏仁

对一个画家来说,我的作品其实就是我要说的话

许多艺术评论家和油画爱好者,一直关注我的作品,写了不少文章,让我从中得到很多教益,我心存感激。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我的作品其实就是我要说的话。我有心创造一个模糊的情感世界,一种用油画语言建立起来的场景。这种语言已经被历史长河中无数艺术大家所证明:那是一种有别于其他文艺门类的艺术语言,按照这种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形象逻辑,油画拥有一个极大的表现空间,并且因此而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我希望,我所表达的情感,你我都曾经有过。我要借助油画中的人物和环境表达一种情感——或是在兴高采烈中隐含着一点忧伤:或是在平静的气氛中潜藏着一缕思念:或是在一块感情奔放的红色里流露出某种程度的不安:或是在灿烂的阳光下压抑着的一分凄凉。我渴望以最简单的色彩和最朴素的语言,精确地表达出这些感受和感情。我希望每一位关心我作品的朋友都能以自己的经历为背景,比较容易地走进我所创造的世界,并且因为我的作品而遥感共鸣。作为艺术家,我坚信美好的事物是需要共享的,也是可以共享的。作为人类,大家也是社会中的一员,虽然以独特的个体而存在,但在人性和审美上不是相近的、是可以共通的。

《河北涉县农村写生》,布面油画,38cm×46cm

每个人都在变化,我亦如此,我的画也如此。不知道是否有人在我的作品中感受到其风格的不断变化。我总是尝试着去吸收一切对完善画面有用的艺术营养,这些营养可能来自其他艺术门类,也可能来自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更多的则来自生活的启发、变化与冲突。这些营养对我的作品中那些不断出现的新模样,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希望我的作品的变化是自然的——就像我的年龄增长那么自然。年龄、或者说时间,给予我经验、领悟和感动,我的人生和我的油画,都得益于此。

《法国阿尔勒古罗马竞技场》,布面油画,50cm×70cm

从一个毛孩子大胆地把颜料绘画在白墙上开始,我就和油画结下了不解之缘。算起来,迄今为止,我的“油画生涯”已经数十年了!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如白驹过隙,人生真是太快了!在我对油画这门艺术刚刚有所感悟的时候,却不知如何说起——语言和色彩确实不是同一个东西。我想,对于我——一个热爱油画,一辈子从事油画创作的人来说,最朴实、最可靠、最真诚的表达只能是:不断学习,好好画画。

文/王沂东,来源:王沂东美术馆)


画家简介

“诗意与乡土的对话——王沂东油画走进太原美术馆”活动昨日正式启动

王沂东,1955年出生于山东蓬莱,1968年考入山东临沂第一中学,1970年在山东沂源柴油机厂当车工,参加工厂演出队的演出,绘制厂内的宣传画、演出队的舞台背景,1972年12月考入山东艺术学校美术科,开始系统学习绘画,1975年毕业留校任教。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82年毕业并留校任教,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基础部主任。2004年调任北京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理事,现为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曾在美国、德国等国家与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举办个展,其作品多次在全国性美展中获奖。2004年与艾轩、杨飞云发起成立了“北京写实画派”,2005年3月,正式更名为“中国写实画派”。王沂东是当今中国最具实力的油画艺术家之一。

(责任编辑:薛筱蕙)
关键词:王沂东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