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团队
文艺工作者应当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这个问题的答案愈发清晰:只有主张画家走入真实自然与现实生活,撷取新题材的“新国画”思想影响下写生创作,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在自然中感受真情实性、掌握自然规律,才能创作出感动人心、荡涤灵魂的好作品。
△写生现场
2025年1月,在李岗教授的带领下,由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教师、国际美术学院教师、在读硕士生及博士生、往届生和中国国家画院学员共同组成的团队一行20余人,共赴云南省腾冲市进行写生,深入城镇,对景写生,对景抒情,对景造境,完成为期两周的写生学习活动。
△和顺古镇
云南省腾冲市做为徐霞客笔下的“极边第一城”,是被《国家地理》推荐为宝藏小城的云南秘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毗邻缅甸,坐落在火山群环抱的盆地中,该地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见证了马帮文化,融合了中原文化、南亚文化及东南亚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人文景观。“一路沿溪花覆水,数家深树碧藏楼”是腾冲市自然生态之趣、人文和谐之美的最好写照。
△绮罗古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龙江画家的日常创作更多的是对龙江自然精神的挖掘。由于北方草木与南方殊异,其形其貌,迥乎不同,为此次写生带来了新的开拓,以突破为证,在舒适圈外探索创作新路径,得到了不少新灵感。
大自然是开阔、生动和丰富的,写生途中的所观及见闻,皆有清晰生动的描绘呈现于画中:或是浓浓烟火的和顺古镇、吐雾蒸云的一泓热海,或是峰回路转的高黎贡山、山林深处的梯田人家等。这些审美体验具有鲜明的亲历性和过程性,是对写生途中审美体验的生动展示,从真切、有趣的体验中收获了心灵的抚慰,在笔绘这些体验的同时,也将感受记在了心中。
△写生现场
在诸多审美体验中,以观察自然而来的视觉感受最为常见,写生时的观察方法极为重要,风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改变,对于持续流动又丰富多变的观赏体验,要有持续的观察。正如在一泓热海温泉写生时,通过眼中所见景色发生的变化,构成连续的动态画面,而感知到气雾的变幻之奇。
“遥望峡中蒸腾之气,东西数处,郁然勃发,如浓烟卷雾。”仿佛在腾云驾雾中挥洒笔墨,艺术的灵感也如泉水般涌动,将风景的动态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行踪,历历分明。
△一泓热海大滚锅温泉
在写生的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客观物象,捕捉自然形貌,更要力求传达其神韵及生命力。李岗教授的大量写生示范和现场指导,提高了学生们对中国画写生更深的认知。笔墨的干湿浓淡、轻重缓急,是对自然之美的细腻刻画与心灵再现。
越是独特的笔墨语言越能营造出一种超越现实、超脱物外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既是对自然之美的升华,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在笔墨的挥洒中,实现与自然的对话及融合,达到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写生现场
深沉的爱国主义、浓厚的家国情怀,是腾冲市民心中抹不去的底色。腾冲市为展示辉煌的滇缅印抗战历史,传承红色文化,弘扬不屈的民族精神,修建了国殇墓园及滇西抗战纪念馆。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雄。能够在写生学习的过程中来到滇西抗战纪念馆参观,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及价值的。在国殇墓园前向英雄们致敬,为中国抗日远征军献花,鞠躬,驻足良久、沉思良久,所见之处皆提醒着后人,生逢盛世,铭记历史,珍惜当下!
△参观滇西抗战纪念馆
点评写生作品的环节是更为宝贵的学习过程,李岗教授针对学生们写生作品中出现的问题一一指出,且均传授了解决办法:如何用笔,如何增强线的表现力,如何调整画面的整体性、统一性,如何留白,如何着色、颜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画树的几种不同处理方法,树冠的表现方式,树与树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等。
△瑞丽市姐东崃榕树王
李岗教授讲道根据画面尺幅的不同,表现方式则不同,构图方式也尤为重要,可以在创作时试图去打破常规的构图。结构意识不要太强,抓取的信息不可以太过于复杂,要提炼、概括,锻炼的是提炼和概括的能力。要表达语言方面的内容,而不单纯是客观对象的内容。
写生,不单是拘泥于完成一张写生作品,而是要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要善于暴露出一些日常在创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成长,始于对舒适圈的主动突围,突破传统的创作意识边界,此次学员们的写生作品,较于往常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这便是好的一步。
凡是在写生过程中感受到的可取之处,在日后的创作和写生时,都要记得强化这种感觉。日常的创作训练中,要有基本的计划和产量的保证。它不同于理论方向的研究,而是实践的产物。有道是“实践不一定能造就出画家,但不实践永远不会造就出画家”,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
△李岗教授点评学生作品
李岗教授还强调了“度”的把握:绘画没有对错,只是尺度的把握。在绘画的过程中,所谓的神来之笔与错误兴许就差了一点,合适与不合适之间也就差了一点,合适了,就是神来之笔!不合适,便差之千里,微妙的区别。
学生们要明白博观的重要性,要时刻保持敏感,对当代水墨最前沿、最有研究性的东西时刻保持关注、吸收、溶解、消化。无论是不同的艺术形式、艺术思潮、乃至个人的人生阅历、对中国画的理解等都会对创作产生影响。去尝试多种可能性,勿局限于眼前的内容,搜尽奇峰打草稿,多学、多看、多练,广种,才能博收。
△写生现场
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此段写生课程全方位、多角度、多维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们受益良多。每一次写生学习都不仅是对绘画技巧的提炼,更是对心灵的洗礼。深刻地理解自然之美,感受“师造化”的过程,去勾勒出自己心中那片澄明清澈的桃源。
中国画写生精神是一种集自然美、意境美和文化美于一体的艺术精神。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体现着画家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独特理解与感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性的思考。在笔墨酣畅淋漓的施展中,可以感受到画家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我们应继续传承和弘扬这种艺术精神,让它在新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写生作品集
导师简介
李岗,二级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副校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李岗工作室导师。俄罗斯苏里科夫美术学院荣誉教授。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文化名家既“四个一批”人才。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奖”获得者。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黑龙江省文史馆研究员。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青年贡献奖”获得者。黑龙江省文化名家即“六个一批”专家。黑龙江省“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参加文旅部、中国美协举办的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北京国际双年展、中国画艺术节及中国国家画院举办的各级展览百余次。《光明日报》《中国政协报》《北京日报》《黑龙江日报》《新晚报》《生活报》及《美术》《新美术》《美术观察》等各级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及论文百余次。
导师作品欣赏
△李岗纸本设色《云南腾冲写生》68cm*46cm
△李岗纸本设色《云南腾冲写生》68cm*46cm
△李岗纸本设色《云南腾冲写生》68cm*46cm
△李岗纸本设色《云南腾冲写生》68cm*46cm
△李岗纸本设色《云南腾冲写生》68cm*46cm
学生作品欣赏
(按学员年龄排序)
尚飞
△尚飞纸本设色《云南腾冲写生》33cm*33cm
△尚飞纸本设色《云南瑞丽写生》33cm*33cm
贾智慧
△贾智慧纸本设色《云南瑞丽写生》33cm*33cm
△贾智慧纸本设色《哈尔滨写生》33cm*33cm
刘森
△刘森纸本设色《云南腾冲写生》33cm*33cm
△刘森纸本设色《云南瑞丽写生》33cm*33cm
凌乐蒙
△凌乐蒙纸本设色《云南腾冲写生》33cm*33cm
△凌乐蒙纸本设色《云南瑞丽写生》33cm*33cm
仲伟然
△仲伟然纸本设色《云南瑞丽姐东崃榕树王写生》33cm*33cm
△仲伟然纸本设色《云南腾冲写生》33cm*33cm
谢一铭
△谢一铭纸本设色《云南腾冲写生》33cm*33cm
△谢一铭纸本设色《云南腾冲写生》45cm*34cm
韩周一郎
△韩周一郎纸本设色《云南腾冲写生》33cm*33cm
△韩周一郎纸本设色《云南瑞丽写生》33cm*33cm
巴奕
△巴奕纸本设色《云南腾冲写生》68cm*46cm
△巴奕纸本设色《云南腾冲写生》68cm*46cm
李子衿
△李子衿纸本设色《云南腾冲写生》33cm*33cm
△李子衿纸本设色《云南腾冲写生》33cm*33cm
张书豪
△张书豪纸本设色《云南瑞丽写生》33cm*33cm
△张书豪纸本设色《云南瑞丽写生》33cm*33cm
李满新
△李满新纸本设色《云南腾冲写生》33cm*33cm
△李满新纸本设色《云南瑞丽写生》33cm*33cm
张海鹏
△张海鹏纸本设色《云南腾冲写生》33cm*33cm
△张海鹏纸本水墨《云南腾冲写生》33cm*33cm
齐炜森
△齐炜森纸本设色《云南腾冲写生》33cm*33cm
△齐炜森纸本设色《云南腾冲写生》33cm*33cm
智显雯
△智显雯纸本设色《云南腾冲写生》33cm*33cm
△智显雯纸本设色《云南腾冲写生》33cm*33cm
张喜勇
△张喜勇纸本设色《云南瑞丽写生》33cm*33cm
△张喜勇纸本设色《云南腾冲写生》33cm*33cm
林均晔
△林均晔纸本水墨《云南腾冲写生》33cm*33cm
△林均晔纸本水墨《云南腾冲写生》33cm*33cm
张思哲
△张思哲纸本设色《云南瑞丽写生》33cm*33cm
△张思哲纸本设色《云南腾冲写生》33cm*33cm
(来源:抱雲山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