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时值清明时节,中国艺术研究院写意画院包洪波名家工作室师生16人,沐浴着和煦的春风,走进革命老区沂蒙山,在平邑大洼展开为期五天的"溯红色根脉·绘时代山河"主题写生活动。这支由全国各地优秀画家和艺术院校学生组成的队伍,以画笔丈量红色热土,用宣纸收藏春光,在沂蒙山开启了一场艺术传承与创新的对话。
【沂蒙春韵入画来】
写生团队首站驻足的刘家寨古村,素有“世外桃源”之美称,但见四周山野春花烂漫,石屋层叠如天然画屏,青石板路蜿蜒似历史年轮。清晨,师生们立于大宝朴居的观景台上,仰观海拔845米的三柱山险峰,捕捉着日出东方云海幻化的壮观景象;午后聚于望天崖下,师生们用各种皴法勾勒180米绝壁的苍劲筋骨。包洪波先生现场示范教学,将传统"三远法"与现代构成理念相融合,枯润相济的墨色中,既见宋元山水的古雅气韵,又显当代视觉的审美锐度。
【写意画风开新境】
“标新立异创新风,写意山水开新境”,这是导师包洪波先生的一贯追求。他的绘画风格独具特色,一是结构严谨与空灵结合:其作品在构图上打破传统绘画的范式束缚,将画面主题物象与留白有机结合,形成和谐、完整的整体。二是古雅与清新并存:其笔墨注重笔势,营造出亦真亦幻的空间氛围,使得作品气韵古雅且不失清新。三是个性化的表现主义:其山水画呈现出当代表现主义的艺术风格,强调内心的艺术情感与笔墨语言的完美统一。四是乡土情怀与文化符号:他的画作常以乡土为题材,表现出朴厚灵动的情感,结合超现实主义观念,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五是传统与现代融合:作品中既体现了传统文人画的写意精神,又融入了现代视觉逻辑和艺术观念的探索。这些特点使他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其强烈的写意风格在当代中国画坛独树一帜。
在写生现场,导师包洪波独特的写意画风令人大开眼界,只见他手中的画笔万毫齐力,尽情挥舞,皴擦点染,一气呵成,一眨眼的功夫,一幅水墨淋漓、笔墨精湛的写生作品便呈现在众人面前。众学员观摩包老师现场写生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红色热土育新篇】
写生期间,团队先后走进蒙山大洼、李家石屋等风景区,参观了抗战时期的蒙山县委旧址等革命遗迹,聆听老区故事,铭记红色历史。包洪波带领学员以水墨语言再现"沂蒙红嫂"石碾、抗战指挥所旧址等红色印记,将革命文物转化为生动的艺术符号。夜幕降临时,师生围坐农家小院,在繁星闪烁的夜空下探讨"如何让传统笔墨讲述新时代故事";老农讲述的军民鱼水情化作画中温暖的烟火气,给予他们无穷的灵感。纯朴的沂蒙风情亦成为艺术灵感的催化剂——老农讲述的鬼谷子传说、孩童山间嬉戏的身影,皆化作画中鲜活的细节,成为写意山水画创作的生动素材。
此次写生活动构建起立体化的传承体系:技法传承上,通过“传统皴法解析-现场写生示范-作品集中点评”三阶教学,让16位学员掌握从笔墨语言到意境营造的系统方法;精神传承上,将沂蒙精神"党群同心、军民情深"的内核融入创作,使作品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生态传承上,学员用画笔记录乡村振兴新貌,为30余处传统石屋建筑建立了图像档案。
【艺术薪火照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