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坤的油画,像一场静默的独白。他的中国式庭院是从记忆与情感中抽离出的意象,带着朦胧的诗意与克制的哀愁。在他的笔下,庭院不再是具象的风景,而是点、线、面交织而成的精神栖居地——飞檐的弧度被提炼成一道悠长的曲线,青砖的肌理化作斑驳的色块,而院墙的阴影则凝结成一片深邃的墨色。他以主观化的概括,让画面在抽象与具象之间游走,既保留了庭院的形,又抽离出它的魂。
他的技巧是细腻而克制的。那些看似随意的笔触,实则经过精心的经营——线条的抑扬顿挫,色彩的微妙震颤,肌理的层层叠压,都在无声地渲染着庭院的静谧与雅致。他偏爱低饱和的色调,灰绿、赭石、黛青在画布上交织,偶尔点缀一抹暗红或暖橘,像是暮色中的一盏孤灯,让画面在沉静中透出一丝温度。这种色彩的运用并非仅仅是视觉的考量,而是情绪的投射——他的庭院,总带着一种淡淡的哀愁,仿佛时光在此停滞,而记忆却在此徘徊。
李哲坤的绘画语言是内敛的,甚至是压抑的。他不直抒胸臆,而是让情感在画面中缓慢流淌,如同低低的吟唱。那些交错的线条、斑驳的肌理、微妙的冷暖对比,都在诉说着某种无法言说的情绪——或许是怀旧,或许是孤独,又或许是对流逝时光的无奈。他的庭院里没有人物,却处处可见人性的痕迹:一道歪斜的门扉、一堵剥落的墙面、一片飘落的枯叶,都在暗示着曾经的存在与如今的缺席。这种“心理上的具象性”,让观者不自觉地代入其中,在静谧的画面里,听见自己的回响。
他的作品是生活化的,却并非简单的记录;是观念的,却又不刻意说教;是理性的,却在冷静中暗涌着情绪。他对画面的处理,既有个性化的思考,又有自由的挥洒——那些看似矛盾的笔触,恰恰构成了画面的张力。他的庭院,既是现实的映射,又是心境的写照,在具象与抽象之间,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韵律。
李哲坤的油画,超越了对景物的描绘,成为一种精神的隐喻。他的庭院,是记忆的容器,是情感的载体,是现代人对传统的回望与重构。透过那些优雅而哀伤的线条、微妙而震颤的色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个灵魂的低语——在寂静的墨色里,听见岁月的回声。
(来源:意绘艺术)
作品欣赏
《庭院二》60×60cm布面油画2012年
获可见之诗·第二届中国油画写生作品展优秀奖(中国油画学会主办)
《庭院二十七》140×120cm布面油画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