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知道大理这个地名,信息大多停留在历史上的南诏国,加上一点金庸武侠小说里的人物和以大理为背景的故事,具体却分不清楚丽江和大理的地理位置。这次借“研山会”公益写生教学活动的机会,终于去了一次大理。
去年为了访谈一位自己学院的前辈,去了一趟沙溪,沙溪古镇归属大理,抵达却是丽江机场。从古镇留存明清以来民居规模看,才感受到所谓边陲并不是想象的那么边缘闭塞,或者给人留下贫穷与落后的印象。访谈间隙还去了附近石宝山石窟,岩间壁画散落在茶马古道上,精美而绚丽,并非民间涂抹可以成就,仿佛在一个历史时期展开的皇家工程,大乘、小乘,都在这里交融汇合。去之前,对于足够有名的大理,以为三塔处落的地方,就是这座古老的城市,到了以后才知道现实与想象的差距。
大理民居 29x20.5cm 王犁 2025
大理新城与旧城以及村落,在苍山洱海之间逶迤绵延,构筑出大理传说与现实里的风、花、雪、月。
暮春三月,大理白天已经跟杭州的天气差不多。今年的杭州,天气像过山车,百花盛开的春季,气温凌厉得不是盛夏就是冬天,衣服刚脱下就得穿上。大理假如没有洱海的风,更像原来杭州的天气;云南的花卉早就闻名,沿路压枝的花海,告诉你植物的喧哗和热闹;与朋友聊天才知道,苍山上像裸露山石的白色是常年不化的积雪,只是这几年气温上升,少了一点而已;月,大概就是洱海的月夜,还有崇圣寺三塔的月夜吧。
古城街头 25x19cm 王犁 2025
今年初,祥莲兄联系说,三月下旬有个大理的写生活动,该时间段教师还有明波、范琛、党震,要求大家就位时间可以岔开,保证三天以上工作量,落实各位教师的到岗情况。网上招募30多学员,来回路费和食住自理,免学费的公益教学活动就这样开始了。在哪里都是成事在人,还要靠祥莲夫妇这样的热心人。
古城南门 20.5x29cm 王犁 2025
我迟到了两天,安排在大理古城附近的一家民宿,隔马路下去就是古城南门,上坡是一塔公园的弘圣寺遗址。城乡结合部繁忙的景象与古老的遗存交织在一起,还有那些在苍山洱海之间古老的地名,多么有助于若有所思后穿越历史时空的企图,而市井的繁杂又会提醒你现实的存在,还有邻里间为了一点生意或者一点点其他生活琐事积累起来的矛盾,可以骂出世仇般的怨恨,安静下来后,又各忙各的生活,各自招揽各自的生意。
学员来自全国各地,也来自各种职业。有公安系统的法警,有财务退休的大姐,有本来专业出身而又为生存从事各行各业的生意人,再就是党老在“墨池”线上开讲的信众。大家白天各自选景各自画画,晚上利用民宿的公共空间讲评,村口类似厂房的空间且作吃饭食堂,工作群里会通知第二天的吃饭时间与教学安排。我和党老同一天到,晚饭后参加教学活动,到底是成年人的班级,所有工作都有序地展开,范琛已经带了两天,我与党老旁听插话。每一个教师观念虽然不同,在教学上传递可以讲清楚的那部分基本规律,言辞中也流露出各自的艺术倾向,再夹杂一些朋友间的插科打诨。
客栈对面 19x25cm 王犁 2025
第二天,我自己也开始找地方画画,一位东北口音的哥们领着我去观音塘。因为有几个学员一起去,想看我画画,找了一个舒适的地方坐下,画了一张寺院一角。现在画画是怎么方便怎么来,而不是一定到某个地方,其实寺院建筑繁琐雷同,总提不起我的兴趣,还好寺院大多有古树,再俗气的环境也平添几份幽静。于是,我一边画一边跟身边的学员聊天。软铅要画得淡一点,以几棵大树为主,建筑就是几根横向关系的线,一张画需要的元素不多;不要什么都想画细,实处画虚一点,不要画死了;画画主要是画画面的关系,画的时候不要抠死,在关系上花的精力多一点;等画完后一看,每一个对象三四分就够了,画面丰富的关系也就是构图的丰富。很多画画的人,一上手三分之一的时候,长线短线皴擦,效果非常好,接着深入时,控制和判断能力跟不上,为什么会把一张好画画坏了呢?画面的控制,还是理解的问题。一位来自浙江龙游的退休老先生,在边上画了一张给我看,就这样边画边聊,开始了大理之行的教学任务。观音塘画完一张就打车回到住宿地附近,客栈到吃饭的临时食堂,上上下下的斜坡就有很多可画的地方,千万不要把时间耗在寻找设定风景的路途上。民宿沿坡到一塔公园的门口两百多米,拎着一张小板凳可以画上一周,画什么不重要,逮住一个对象怎么画才是关键。大理中午太阳特别晒,很多学员居然带着早餐的馒头一干就是一天,也不回来吃午饭休息一下。
一塔巷斜坡 20.5x29cm 王犁 2025
崇圣寺三塔离我们住的客栈有一点距离,需要打车过去。到了以后才知道三塔的主塔体量大、后面两个体量小,在视觉上反而产生相隔距离的错觉;甚至以为三塔分属三个寺院,处落在古城的三个方位。亲眼看了以后才知道,古代建筑师也利用了视错觉安排建筑的方位。晚上讲课时我还提到现场看后的感慨,想象的和看到的,看到的和实际的;接着是文学的表达,摄影的表达,还有绘画的表达;还有想象、理解与现实中间有着非常广袤的地带。在作为教学空间的民宿碰到云南藏族青年达瓦,日常帮助我们安排教学方面的事,做事能干麻利,一边做事一边听课,闲下来也与大家聊聊天。我问他知不知道万玛才旦,他说万玛导演是藏族人心目中的英雄,我说原来是我们学校电影学院的老师,仿佛拉近了聊天的距离。
弘圣寺塔 20.5x29cm 王犁 2025
今年3月27日到大理,4月1日从大理回来。走走看看,画了4天,一天两三张速写的工作量。3月31日晚“研山会”还组织了一场由刘祥莲主持,范琛、刘明波、党震和我的四人对话“山水圈视域下的写生”直播活动。由于是多年的朋友,聊到触及个人艺术观念底线时就出现抢话筒的场景,现场学员也热情参与并转发,不小心在洱海边苍山下做了一场流量破万的线上活动。
4月1日一早,范琛回北京,我和宣帆回杭州,达瓦开车送我们去机场。路途中还在想,很多地方只有来了看了才知道,原来大理不是一个城市,是绵延在苍山洱海间的一片土地;另外,还想说洱海的风真大。
(文/王犁,2025年4月16日于杭州;来源:潮新闻)
艺术家简介
王犁,1970年10月生于浙江淳安。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合作导师,桂林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文集《书桌画案》(四川美术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排岭的天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第1版)、《忍不住的表达》(河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1月第1版)、《回到铅笔》(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4年1月第1版),参与主编《时钟突然拨快一生于七十年代》(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7年12月第1版)等多本文献,以及《王犁画集》(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画室探访一王犁的艺术世界》(湖北美术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等多本个人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