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之行》
陈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仃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届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市高等艺术教育协会理事,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展览馆协会展示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
中国文化200cm×160cm纸本水墨
中国美术馆收藏
黄田古村雨后38cm×58cm纸本水墨2025
查济宅门里的往事38cm×58cm纸本水墨2025
2025年清明过后,部分有空余时间的学生随我一起踏上了皖南写生之路。此行亦在致谢2024年为我在江苏巡展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的同学们。在安徽泾县亲友团的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下,我们开始了千年徽州古韵的探寻之旅。由“徽韵江南的第一村”呈坎——游写到“千尺潭光九里烟”的桃花潭,由“洋船孝韵藏山水”的黄田——抒写到“三溪汇流万户间”的查济。住在查济的四天里,大家实地户外写生,对当地淳朴平实的风土人情、清朗古雅的地貌特征印象深刻、韵味悠长。地道的农家大锅土菜让我们回味无穷、念念不忘。
查济的山水肌理与建筑群落是水墨创作的天然实验室。许溪、岑溪、石溪三脉清流穿村而过,将千年徽派建筑分割成流动的水墨长卷。“三溪环绕万户间”的诗意仿佛将我们置身于视觉艺术的交响盛宴中……你既可以浓墨重彩勾勒马头墙的跌宕起伏,也可施以留白表现晨雾中若隐若现的粉墙黛瓦,人间烟火浸润了墨色的沉香,万千思绪汇聚了梦里的风景……祠堂檐角的灯笼在风中摇曳,老宅天井的光线如金子一般洒落在素白的宣纸上,堂屋中留有主人温度的座椅被水墨的律动定格在往昔的瞬间,岁月的长河在静静地舒展着无限的回忆——她是活着的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呈现⋯⋯由此所想——我们在继承和学习传统的时候,不能忘记生活的源泉。在研究古人画理与的技法时候,不要忘记自己的心源。
(文/陈辉,《皖南之行》,2025年4月10日于查济)
查济写生合影
陆学东,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人物画兼山水画研究方向。
山河210cm×620cm纸本水墨,入选重大题材创作
皖南写生系列之一138cm×70cm纸本设色
皖南写生系列之七50cm×50cm布面水墨2025
塞北寒风凛冽,漫步其中,总想起皖南的暖秋。
故乡皖南被不同的人描摹成不同的样貌,但只要提起,似乎总绕不开青砖黛瓦、名流墨客的。我自认没什么文人情怀,也无意烘托江南之娇媚,毕竟故乡对于离家的人是不需刻意铭记的,它自会在某一个漫漫长夜,或无数个不经意的微小瞬间将你撩拨,这是有心人一生的记忆。只是来到这美好的人世间活这一辈子,总有些什么是留给我们去抛开世间尘土来感受的。
记不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养成的习惯,每次回故乡安徽都会去皖南走走看看,我管这叫做“再认识”。有时是强盛的创作欲带我去写生,有时只是味觉记忆驱使下的寻味之旅。对于生活本身来说,置身其中的那种美妙,就是最顶尖的调味品。就是那种仙境一般的桃花潭、查济、溪西南、高露亭等等,都是千言万语难以描绘的。有时一种陌生感会猛然间袭来,我是一个路过的旅人么,投宿在河头的驿馆?皖南是什么?是山水,是天然氧吧、是小桥流水人家、是古镇,是人情味,是静听松风、是情怀、是中国文化。它是一切,是最纯真却又最深邃的地方,净土。
(文/陆学东)
何先球,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从事山水画研究方向。
法器50cm×50㎝纸本水墨
写生之二48cm×35cm纸本水墨2025
写生之五35cm×48cm纸本水墨2025
在陈辉先生的带领下,“日月同辉”皖南写生一行深入千年纸都一一泾县。从呈坎、桃花潭、查济到宣纸博物馆,历时一周,其间还与当地相关部门举办了艺术座谈会。此次写生虽然没有赶上花荫飞红流绿的盛春时节,却也赶上了个春的尾巴,到处都是繁花盛宴之后的抹抹新绿,屋影幢幢,幕帘重重,湖光跃金,游人如织,正是皖南写生的好时节。
在皖南,虽然满目皆是自然山水的层峦叠嶂与钟灵毓秀,然而粉墙黛瓦与马头墙绝对是这片地域的观看主角,这种审美经验已然延续了千年。令人不解的是,古代画家却几乎没有涉足这种绘画经验的表达,这是中国画史的遗憾,同时也是中国画变革的一种历史机遇。清华美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艺术教学正好与这种历史变革有着深厚的渊源。吴冠中先生黑瓦白墙的徽州小景,杜大恺先生水墨写生中的枕水人家,陈辉先生水墨实验中的皖南遗韵等等。皆以全新的观看方式与水墨图式,以及独特的艺术语言与审美范式立足于当代中国画坛,这种艺术实践与创造行为带动了中国审美的时代转向。今天,皖南的人文古韵已经成为全国美术院校最有影响力的写生基地,对中国当代艺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画的写生,并不是直接描绘身处的现实场景,而是站在一种更大的意义上去观察与体验世界。世界可能是信念的结果,也可能是体验的结果,而写生是对概念的对抗与交锋,是从事实上改变对世界深度与广度的认知,是画家对自我生命实智与存在实义的真实践行,是对被困于自我观念的一种超越。因此,写生为艺术创造提供了面向未知的许多机会。
感谢陈辉先生的邀请,使我在写生过程中再一次认知师辈先生们的艺术创造之道,并在皖南的千年古韵中体验到中国文化的渊远绵长,以及东方这片土地的厚朴与宽静。
(文/何先球)
郭睿,山东嘉祥人,艺术学博士,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副教授,俄罗斯彼尔姆国立人文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花鸟画研究方向。
仙客68×45纸本设色
查济小溪32.5cm×45cm纸本水墨2025
查济老牌坊38cm×58cm纸本水墨2025
我的专业是花鸟画,平时信仰的是继承传统,墨守我心。创作也是多从古今名画中汲取营养,而忽略了对真实景物的仔细观察与思考。这次随师父来到皖南,我最大的收获并非画了多少幅山水写生,或者说对山水画有了些进步,而是对艺术的理解有了一个全新感悟:写生不仅仅是对景物的简单描绘,更要用心去感受、去表达,把写生作为一场与自然和心灵的深度对话。师父鼓励大家,别一味拘泥于传统的绘画方式,为物象所累。要大胆地运用水墨,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美,此次写生让我迈出了新的一步。
(文/郭睿)
刘利平,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水木学者”获得者,清华大学博士、博士后,从事山水画研究方向。
智者乐水系列138cm×204cm纸本彩墨
查济画家村写生223cm×42cm纸本水墨2025
寺塔写生49cmX34cm纸本水墨2025
笔游徽州,虽匆匆数日,却得天地清韵。
师者如舟,渡我于墨海;同门似水,润笔于无声。皖南之春,一花见幽,一草生姿,一木含烟,皆入素宣。笔锋游走,或轻如烟岚,或重若叠嶂,墨色浓淡间,尽显江南骨相。
执笔凝神,腕底生风,宣纸承韵,微微震颤处,皆是千年诗痕。大鱼引路,破墨开境;小鱼随波,得味其中。青砖黛瓦,马头墙下,恍入水墨渊薮,一笔一画,皆成古意。
忽而雷惊砚池,雨打轩窗,方觉茶冷梦醒。归途车马摇摇,而徽州烟云,犹在笔端游走,墨香未尽。
(文/刘利平)
邓灿,生于河南新乡,美术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印刷学院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新乡市美协名誉副主席,从事人物画研究方向。
长风当歌200cm×220cm纸本水墨
2025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作项目
查济春色137cm×37cm纸本水墨2025
查济春色330cm×50cm纸本水墨2025
此次写生,我们一行人在清华美院陈辉教授的带领下,择春意盎然的最好时节走进美丽的皖南。当代山水画大家陈辉教授为我们示范讲解,同行的青年才俊们互相影响,也在与各自的比较中进一步发现自我。我平时多作人物画,这次写生将人物画创作中的思考在山水画中加以实践,得此数稿,恳请师友们指正。
(文/邓灿)
王墉,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理事,从事人物画研究方向。
失衡140cm×210cm绢本重彩
入选第七届全国青年美展
小院30cm×45cm纸本水墨2025
雨季38cm×38cm纸本水墨2025
皖南的四月,春光明媚,惠风和畅,难得与陈辉教授师门一行相聚查济写生。每日清晨背起画具穿街走巷,铺纸落墨,沉浸于眼前一处处白墙黛瓦、林木溪流,甚是惬意自得。在写生过程中,将繁乱的自然物象转化为画面的形式美感和笔墨语言,对于人物画专业的我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但在陈辉教授的指导下,我对写生有了新的理解,尤其对于如何平衡自然与笔墨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造型中求的形神兼备、气韵生动,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即在于感悟生活、由心入画,只有面对丰富的自然和鲜活的形象,才能生发出灵动的笔意气韵。
(文/王墉)
郝国馨,现为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画专业教师,宁波心创文化创始人,从事山水画研究方向。
幻想曲之乡山互语240cm×196cm纸本水墨2025
查济写生(五)39cm×65cm纸本水墨2025
查济写生(三)50cm×50cm纸本水墨2025
四月的皖南是春的舞台。帷幕是山峦叠起的曲线,风轻摇着指挥棒,将云雾散作丝竹管弦,油菜花在梯田上排练起无尽的嫩黄,每一片花瓣都是跃动的音符,跌进青砖黛瓦,老戏台在祠堂前卸下沧桑,燕子衔来潮湿的词唱,苔痕爬上石阶,替岁月补妆,竹篓盛满翡翠,指尖轻触着露水,看新叶与旧枝完成季节的交接,渔舟推开涟漪的乐谱,桃花争艳在墨色的长卷上,暮色泼洒成水袖,把炊烟甩向点点的微芒,水光在宣纸上晕开虚白,留下日月光华的意象。
(文/郝国馨)
李楚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系副主任、美术馆馆长。本科、研究生皆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创作与研究访问学者,从事山水画研究方向。
和韵山居240cm×200cm纸本水墨2024
入选第三届公望富春·中国山水画作品展
绵绵春雨34cm×34cm纸本水墨2025
光影流年44cm×65cm纸本水墨2025
泾县的四月是一帧会呼吸的山水画卷。青弋江劈开雾霭,将黛色群山浸成淡墨,桃花潭畔的老渡口还漂着未散的晨雾,正合了古人“元气淋漓嶂犹湿”的画境。当我在桃花潭林江溪旁、查济古村街巷宅前铺开画纸,溪林环绕、灰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村落与春山交相辉映,忽然懂得为何这里的山水能孕育出宣纸与宣笔——连空气都带着洇染的诗情画意。
(文/李楚智)
丁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站博士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从事人物画研究方向。
日出初光先照166cm×163cm绢本设色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
查济小居后院写生27cm×50cm绢本水墨2025
查济写生之二33cm×33cm绢本水墨2025
此次皖南之行最大的收获是能够直观地学习观摩陈辉教授完整的写生作画过程,老师呈现了从画面构成到气韵、意象、空间的完整表达,其笔墨韵势与水墨在宣纸上的渗化规律高度融汇,让我深受震撼和启发,这一宝贵的学习经历成为了我突破工笔思维定式的重要契机。同时在写生过程中我也深切感受到实现“写物如生”,需要在对自然立体、纵深的理解和感受基础上实现物我交融,从而重构视觉语言,让皖南古建的几何韵律和肌理升华为诉诸心灵和情感的艺术表达。
(文/丁涵)
滕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站博士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从事人物画研究方向。
故事新编-迷藏190cm×200cm绢本设色2025
入选第十二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
查济旧屋33cm×66cm纸本水墨2025
二甲祠木雕33cm×33cm纸本水墨2025
2025年清明之后,在皖南最美的季节,跟随师父踏上了写生之旅,如同叩开一扇连结天地与艺术的秘境之门。白墙黛瓦的村落枕着细雨浸透的苔痕,桃花在古桥边绽成流动的粉雾,这里每道斑驳的砖缝都沉淀着时间的褶皱。我本从事人物画创作,少有真正走入山水间写生的经历,也少使用生宣和水墨作画,然而当画笔和心灵真正触碰皖南春日的风物时,方深刻的体会到师父常说的:“画画由心而发、直觉入画。画前明思、画中尽情。”——松涛的震颤、溪水的清冷、石板路上晨露的湿度,这些混沌的感官体验需要在画布上凝结成由情动性的笔触。我尝试摒弃以往创作中的惯性,再思中国绘画的写意性与敏锐感受的重要性。山岚的氤氲与马头墙的棱角在视觉中发酵,感激师父引导我们以身体丈量空间,发现古树虬枝的扭曲恰似渴笔焦墨,而水田倒影的迷离竟暗合多重色域。这场为期8天,却仿佛穿越四季与天地同频的写生经历,让我触摸到在日常创作中偶被遗忘的激情与快意,也引发了我对未来艺术创作方向的新思考,由衷感谢师父的带领。
(文/滕腾)
陈博贤,本硕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为美术学在读博士生,清华大学蒋南翔奖学金、博士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等国家级展览,从事山水画研究方向。
天涯216cm×135cm绢本设色
入选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黄田烟雨50cm×27cm绢本设色2025年
古村秘境44cm×65cm纸本水墨2025年
在皖南写生的途中,我与许多美好的风景相遇。这些风景新鲜动人,不时地邀我停下脚步、拿起画笔……我不禁想,人工智能时代,为什么我们要背上笨重的行囊、踏入乡间,用笔墨丈量那些期待的风景?对风光的再现,对艺术素材的搜集,抑或是作品的实现……想必都不是旅行写生的意义。这意义在于对景取象之间,我将客观世界通过心、眼、手的感应纳入到宣纸的平面,让笔墨的律动和浓淡干湿的微妙变化,记录那无数个我与风景交融的心动瞬间。其中真意唯有亲身体验,才能获得。似乎写生也可解为“写人生”——我感叹,如果人要心怀希望地行万里路,每一次你所珍重的遇见都会是一件充满意义的画作。坐在树荫下描绘风景的那一刻,我亲身体悟着艺术创作的朴素真谛——它的旨归不在于抵达什么终点,而在于求真寻美的过程留下的赤诚的痕迹。
(文/陈博贤)
写生掠影
安徽泾县狮子山脚下
路西空中茶园写生
呈坎写生
绿林谷写生
绿林谷小道
桃花潭写生
查济写生
写生日晚课
中国宣纸文化园参观
黄田写生
结语
皖南八日如越四季,写生之旅终成诗行。那些原发的激情:在山岚中层染的墨色,在黛瓦间流淌的笔意,终将沉淀为艺术创作的永恒灵光。当人工智能的洪流席卷时代,这场由陈辉教授带领的山水行旅更显珍贵,执笔相授,以草木为师、引山水为脉,是作为艺术创作者与自然灵性的依依低语、也是人与人的温暖相契。愿我们永怀赤子之心,在科技浪潮中守护这份手抚宣纸的真切,留存山水赠予的赤诚与灵魂相照的微光。
(来源:艺术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