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艺术的光谱中,田园题材常被视为一种怀旧的抒情,一种对现代性的温柔抵抗。张琴玉以其对田园果实的执着描绘,构建了一个独特的视觉世界。她的画布上,南瓜的橙黄、青梨的翠绿……不仅仅是色彩的堆砌,更是一种对土地深情的告白。这些被城市化进程逐渐边缘化的农耕意象,在她的笔下获得了新生,成为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觉哲学文本。张琴玉的艺术创作实践,本质上是一场对现代性异化的温柔抵抗,她通过描绘那些最朴素的农作物果实,完成了对生命本源的回归与思考。
33cm×66cm
纸本设色
2025年
张琴玉笔下的农作物果实具有一种近乎神圣的“物性尊严”。她不追求表面的写实,而是通过色彩的纯粹性与笔触的物质性,赋予南瓜、茄子等普通蔬菜一种超越日常的存在感。观其画作,那些被放大的瓜果占据了整个画面,它们形态饱满,色彩浓郁却不艳俗。她的作品让观者意识到,一颗普通的南瓜也可以成为审美主体,这种对平凡之物的升维处理,颠覆了传统静物画的等级秩序。
在技法层面,张琴玉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田园表现主义”风格。她的色彩既有土地的温度,又有思想的深度。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张琴玉作品中的笔触常常保留耕作般的痕迹,使画面本身成为了一块可耕的“视觉农田”。
33cm×66cm
纸本设色
2025年
张琴玉的艺术创作构成了对当代生活的深刻反思。在全球化与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她将目光投向田园,这绝非怀旧式的感伤,而是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质询。那些画作中的农作物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既是食物,也是符号。张琴玉通过这些作品,构建了一种“反速食美学”,与当代社会的即时性、碎片化形成了鲜明对比,呼唤着一种更为本真、与自然节律相协调的生活方式。
33cm×66cm
纸本设色
2025年
张琴玉的艺术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照见了当代文化中的某种匮乏。在信息爆炸的图像时代,她选择描绘那些沉默生长的田园果实,实际上是在重建一种被现代人遗忘的视觉伦理。“真正的艺术家是为大地作证的人。”张琴玉正是这样一位见证者,那些饱满的瓜果蔬菜,既是对丰饶的礼赞,也是对异化的抵抗;既是个人情感的投射,也是集体记忆的载体。当我们的文明越来越靠近于虚拟与抽象时,张琴玉用恬静淡雅的色彩提醒我们:所有高级的文明形式,最终都离不开那些最朴实的生长与收获。
(来源:畫裏話外ArtStudio)
作品欣赏
33cm×66cm
纸本设色
2025年
33cm×66cm
纸本设色
2025年
33cm×66cm
纸本设色
2025年
33cm×66cm
纸本设色
2025年
33cm×66cm
纸本设色
2025年
33cm×66cm
纸本设色
2025年
33cm×66cm
纸本设色
2025年
33cm×66cm
纸本设色
2025年
33cm×66cm
纸本设色
2025年
33cm×66cm
纸本设色
2025年
33cm×66cm
纸本设色
2025年
画家简介
张琴玉,福建永定人。2023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得美术学博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得学士学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教师、泰国格乐大学兼职教师、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