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暮春将尽,和煦盈怀,在这浸润着草木清芬的时节,书画频道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们,以文化自觉的笔墨和与家国同心的赤子情怀,精心创作53幅作品,组成“遗韵华章——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主题创作特邀展”,用中国画艺术语言唤醒沉睡千年的文明印记,重燃人们对文化遗产的守护与热爱。
世界文化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文明瑰宝,是全人类物质与精神的宝贵财富。智慧勤劳的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文明奇观,中国共有59项世界遗产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哈尼族人将嶙峋山峦雕琢成千级梯田,在群山上谱写生存史诗;万里长城雄踞北疆,用雄浑气势铸就中华民族精神脊梁;碧水青山的九寨沟,用彩池飞瀑演绎祖国大好河山。这些横亘千年的文明坐标,既是劳动人民铸就的物质丰碑,更是镌刻着民族坚韧生命力的精神图腾。作为艺研院的重要学术成果,展览以“遗韵华章”为题,期望通过艺术赋能的方式,让文化遗产焕发时代华彩,为文旅融合注入美学动能。
文明对话永无止境,艺术传承历久弥新。展览折叠古今时空,以当代视角重构历史图景。在守正创新的文化道路上,让传统文脉在当代语境下绽放灼灼光华,是书画频道献给这个时代的文化答卷。
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
2025年4月
祁海峰参展作品《避暑山庄承德》
三百年前帝王会客、游玩的“小花园”是什么样呢?作为皇家园林的典范,占地近五百万平的避暑山庄无疑是不可错过的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是清王朝为了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是世界现存最大皇家园林,始建于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前身为“热河行宫”,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时89年建成。1994年12月,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幅《避暑山庄》让我们能一览“热河行宫”的壮美全貌。虽然人们经常说,避暑山庄融南秀北雄为一体,集全国名胜于一园,但这到底是怎样的气派与豪迈呢?看着这幅画,仿佛读懂了避暑山庄的韵味,山庄以山水园林为骨,以皇家气韵为魂,浓缩成时空交叠的微缩版图。漫步其中,既能感受皇家气派,也能领略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独特韵味。
这幅画生动气韵的传达离不开画家的塑造,祁海峰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曾经接受过系统的学院派艺术训练,他的画作以人文关怀与诗性表达为核心,融合了写实的根基、表现主义的张力与东方的意象,独特的视觉叙事语言再次激活了观众的视觉触点。
避暑山庄景点众多,画家是怎么选取具体场景进行表现的呢?
只见苍翠的松树开启画卷,又以松树串联整幅画面。康熙《避暑山庄记》载:“草木不夭,松柏苍秀”。近景中的松树描绘尤为细致,画家焦墨渴笔勾勒扭曲盘结的枝干,通过顿挫、提按表现树皮的皴裂质感,用中锋细笔攒聚成簇刻画松针,中景处的松树枝叶以湿墨铺陈苍翠,留白处如云雾穿行,墨色浓淡相破,远景的松树仅以色彩示众,苍翠之色与云雾之淡相得益彰。中景处是避暑山庄重要景点
金山岛,仿镇江金山寺而建,制高点上的三层木塔为“上帝阁”,康熙有赞:“仰接云霄,俯临碧水,如登妙高峰上”。画家以写实之法细细描绘屋檐立柱。布局严整的金山岛之外是浮云湖泊,画家以细腻的笔触,微妙的颜色变化渲染水面的空旷与宁静,为画面增添几分飘渺氤氲之感,几艘小船泛于湖上,隐隐约约显露出熙熙攘攘的游客,营造出古今对话之感。远景处山石连绵,画家以焦墨枯笔皴擦,塑造荒寒苍莽之感,然而柳暗花明又一村,普陀宗乘之庙在云中若隐若现,金顶与红墙在燕山余脉映衬下,成为点睛之笔。
可以说,画家祁海峰将这座园林的地貌之复杂、地形之多变展现地淋漓尽致,生动地呈现了山庄造园取法自然的特色。
作品欣赏
《避暑山庄承德》240x200cm
世界遗产简介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山庄东路6号。承德避暑山庄是是中国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占地564万平方米,是世界现存最大皇家园林。
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时89年于1792年建成,主要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峦区)两部分。避暑山庄按中国地理形貌选址设计,以西北山区、东南湖区、北部平原区之地形地貌构成中国版图的缩影。山庄造园取法自然,不假雕饰,120余组建筑掩映于山水草木之间,构成融南秀北雄于一体、集全国名胜于一园的壮美景观。在避暑山庄宫墙之外,有十二座皇家寺庙。包括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安远庙、普乐寺、溥仁寺、溥善寺、广安寺、殊像寺、罗汉堂、广缘寺、普宁寺、普佑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