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画院一行参观“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
2025年4月25日,山东画院院长常朝晖,山东画院书记、副院长樊磊,书画家张德娜、李玉旺、刘扬、孙春龙、孙棋、耿晏、翟圣亮、张肖萍、李晓辉、李昂、王梅言、王升旭、孙蔚然一行赴故宫博物院参观“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开启了一场研习中西对话的艺术之行。这场由故宫博物院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展览,以200余件中外文物为载体,通过“雅集”“鉴藏”“游山”“静修”“观花”“畅音”六大单元,巧妙将园林景观与文学、戏剧、历史典故等元素相融合,向观众呈现出中国古典园林的诗意栖居与西方园林秩序之美的深层对话。
山东画院艺术家在“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展厅观展交流
从古典到当代,从东方到西方,园林始终是人类对理想栖居地的永恒探索,它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营造,更是文化基因与时代精神的镜像。作为艺术门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与绘画两者间一直有着相辅相成与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园林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西方园林追求理性主义与空间秩序,这在某种程度上都与绘画所强调的“天人合一”、“取法自然”、“经营位置”等美学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正是基于此,从古至今,众多成就颇高的画家,在园林的经营上也有着独到的艺术眼光。在此次展览中,山东画院画家们有幸首次看到北宋文人王诜的西园雅集与法国凡尔赛宫的几何园林被置于同一时空中;印象派创始人之一莫奈的《睡莲》与明代画家陈洪绶的《红荷图轴》也在此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与文化冲击。这种差异下的艺术形态不仅体现了两种文明对艺术功能认知的不同,更映射出中西绘画在观察方式与表现手法上的本质差异。
山东画院艺术家们沉浸展览氛围,品味中外艺术差异
对山东画院画家而言,此次“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是一次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关于“文化根脉”与“当代表达”的深度叩问。在全球化语境下,艺术创作不应陷入“中西二元对立”的窠臼,正如展览中故宫建筑的飞檐斗拱与凡尔赛宫金色画框的相形相伴,不同艺术形态与美学理念的差异并非冲突,而旨在共同凸显不同文明对“美”的相同追求。作为当代画家,应对艺术全球化的关键,在于飞速发展的时代洪流中,如何成为“文化转译者”而非“文化搬运工”——既非固守传统的“守护者”,亦非盲目西化的“追随者”。真正的艺术创新,始于对本土文化的深度理解,成于对人类共同经验的真诚表达,并最终在全球化语境中形成独特的“文化声音”。唯有以开放而不失根脉的姿态,在传统中寻找现代性,在差异中发现共通性,才能创作出既具中国气派、又能与世界对话的当代美术作品。
山东画院一行于中国美术馆参观“意无尽——李学明中国画作品展
故宫观展结束后,山东画院一行又赴中国美术馆参观了“意无尽——李学明中国画作品展”,在学习古人传统精神意象的同时,不忘向当代画坛艺术前辈取经问道。从观展、学习到交流、创作,让传统在观照中苏醒,让创新在积淀中萌发,这也是此次北京研学之行对画家们最好的启示与收获。
山东画院院长常朝晖于展览现场与观展嘉宾合影留念
(来源:山东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