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洗(37.6cm×41cm)纸本水墨2021年
题识
这只笔洗置于我的案头已经三十二年了。它原本是一个仿照树根造型的陶盆,带着泥土的颜色与气味,让人见了欢喜。后来经我日复一日地盛水洗笔,近墨者黑,渐渐地,它就变成了一团漆黑的样子。肮脏且黑(丑),像炭似的。打这之后,但凡来到我画室的朋友就只顾看画,再也没有目光肯停留在它的身上了。辛丑仲春,潜堂高宇,晴窗
“像”上为“丑”字,又记
钤印
高宇之玺(白文)
高宇(白文)
名家评论苏高宇绘画艺术
郭石夫(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苏高宇自湘西来京华,从余游,数年间艺事大进。这主要是他天资聪颖,勤于向艺,心无旁骛,日写夜思得来。我常对高宇讲,高宇之相貌很像年青时的齐白石,其聪明才智也应不在齐白石之下。只要高宇能一心向艺,将来湘人再为中国贡献一位才人是可能的。高宇画能入古又能求脱,这在当今写意画坛是很难做到的。更可贵者,高宇于画学之理论修养得也很好,发表的文章已受到理论界很多人士重视。当此中国文化复兴之时,高宇能为之作出自己的成绩,实是高宇之幸、画坛之幸也。
梅墨生(中国国家画院原理论部副主任、一级美术师):湘人高宇,天资聪慧,好学敏求,南人北相,生长于文武名人辈出之湘西。高宇之作写意花鸟以及其所作梅、兰、竹、菊、荷诸君子花,气象明朗,构图大方,笔墨精详,字画相映,令人过目难忘。高宇之书法、之文章、之为人、之交游皆为其画之养分。因养分深广,而使其画作磅礴。
刘学(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网信办主任):在当代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版图上,苏高宇是极为醒目的一位画家。高宇笔下的“四君子”象简意丰,格高调雅,境深味浓。其梅疏密有致、骨清气俊,其兰幽雅素洁、清新可人,其竹风姿绰约、隽逸洒脱,其菊淡雅丰润、超诣脱俗。他的作品充满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人文意蕴,既是对自由生命的深情礼赞,又是其人文关怀的艺术表达。
王跃文(作家,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湖南省文联原副主席、省作家协会原主席):吾友苏高宇,无字无号,湘西土家人。其大写意之竹石花鸟,烟波水云,或高古清劲,或天真简远,横涂纵抹,骨拙姿媚,皆能着墨传神,元气淋漓。其诗、书,文,亦别有章法,气韵高逸。高宇兄人品道德可称君子侠客,书画文章亦已大成气候。
孙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原秘书长):画家苏高宇,作画而兼写作,为石夫入室弟子,笔墨尽得其三昧。我观其画竹枝、荷花、梅兰,笔法凝注而变化,笔锋老道自然,用笔纵姿而无江湖市井之气,对写意画的“书写”精神,已有相当理解和掌握,十分可喜。
何香久(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沧州市政协原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苏高宇的大写意花鸟,用笔奔放,点、染、勾、皴皆有顿挫、跌宕之感。用墨则浓、淡、干、湿相宜,虚实相生,富于变化,虽有放逸之势,但并非任意恣纵。苏高宇的艺术修养是多方面的,他是个风格卓异的诗人,他画上的题诗颇堪玩味,与其画可称双璧。
西沐(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创会理事、艺术产业研究委员会主任,李可染画院副院长,西安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高宇在中国大写意花鸟画领域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均有其独特的成就。他不是一位从众随俗的艺术家。他在诗文、书法等方面的深厚修养使他成为一位有思想、有情致,并熟谙中国传统绘画精粹的学者型画家。他以特殊的人生体验以及不苟时流的艺术理念已营造出一片属于他自己的艺术天地。
忽培元(国务院原参事、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名作家、文化学者、书画家):画家苏高宇,乃白石老人神交真传弟子也。虽无跪拜之仪,却得真传无疑。其不俗之亮点,还在丝毫无拘泥于前辈轨迹与笔墨囹圄。不事喧嚣而昼思夜修,上下求索。根植传统沃壤,师法自然万象,和光同尘,必成大器也。高宇若玉,出于湘西深山幽谷。璞拙敛耀,诗文涵养大朴若拙。恒久笔耕不辍,箴言时惊四座;生性幽默风趣,妙语玉成连珠。虽年少为弟,却乃余至为尊崇之当代丹青高手。
读高宇画作,往往如临春风,似饮佳醴。余窃问,比之古贤笔墨,何逊之有?故曰:厚古薄今则茫,薄今厚古则妄也。
荔枝写生(29cm×49cm)2023年
画家简介
苏高宇,土家族,1966年出生于湘西。大写意花鸟画家、文艺评论家、作家。现任湖南省政协委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
2006年被《中国画市场白皮书·中国画市场年度研究报告》评选为“中国画最受尊敬的100名当代画家”之一。2010年当选原文化部年度人物。2012年获新华网“年度最受藏界关注奖”。先后担任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人民美术》副主编、《中国画收藏文献》主编、《国画研究》杂志学术顾问等。参与国家重点艺术科研课题“当代中国画品”及湖南省高等美术教材的编撰工作。名录入编国家民委《土家族简史》(该书只介绍土家族代表性画家共两位,即黄永玉和苏高宇)。自2016年起在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国家大型艺术类核心期刊《艺术市场》开设专栏至今,共发表评论文章四十余篇。此外,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报刊发表评论文章百余篇。出版个人画集、文集十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