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靳之林先生谈及贺丹的绘画时曾写到:“众多人物大场面的表现一直是贺丹的创作主题。农贸集市的喧闹、大漠黄沙的尘烟、雪夜土塬的静谧、欢庆锣鼓的激情澎湃,一如黄河般延绵不绝,组成了贺丹式的《黄河大合唱》,但是这些只是贺丹式艺术的外表特征,他在艺术创作中,立意揭示的是社会族群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这类关系,且是人们所熟悉,却未从本质上梳理的现象。”
从此次展览的油画、素描、手稿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艺术家与现实主义艺术的血缘关系。从人山人海、亦真亦虚幻的景观中,也可以看到他汲取了布鲁盖尔的艺术来表达他对现代社会的工业化、标准化、复数性、非个性化的群体社会生活的不同视角,也可以看到画面中45度角鸟瞰的构图与民间美术的潜移默化的关系。
贺丹的绘画是无论画蚁群或蜂群,同样都指向人群,都是在图像时代对“人群”的观察、表现。他从乡土到有象征寓意的绘画方式,表达他所见到的现实与荒诞,正像策展人冀少峰在《幻梦现实——读贺丹的画》一文中所写:“从贺丹的充斥着浪漫的激情讲述中,不难发现,当代社会人的生存境遇及现实经验,并杂糅着社会、自然、生命、记忆、想象、性别、身份、战争,特别是边缘文化群体和底层叙事逻辑贯穿他的视觉讲述的始终。他从生存境遇到现实记忆,再融合梦境与幻想,为阅读者构建了一个个虚拟的、梦幻般的、非现实的,甚至是超现实的梦幻之境。这种非真实境象不仅来自于贺丹生命记忆的深处及其在文化上的激情想象,有时甚至是幻想,散发出的理所当然是贺丹对当代社会和艺术人生的激情思考和象征性表达。裹挟其间的则是贺丹的问题意识、立场意识、身份认同和批判精神。由此,阅读者亦可清晰地感知并体验到贺丹来自三个方面的视觉特质。一、中国形象是贺丹的图像策略。二、乡土叙事构建自我视觉叙事谱系。三、再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本土文化的回归。”
(来源:艺术头条)
作品欣赏
《夜行》150x180cm布面油画2025年
2017年《人山人海》230×450cm布面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