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后工业时代的工厂废墟又进入他的视野,特别是2012年有一批作品,如《钢铁时代》《凝固的空间》《尘封的记忆》,还有2013年的《走过冬日》,到处都是人的痕迹,却只见光阴斑驳,人去楼空。美术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描述,“张峻明的画,画面弥漫着的一种情绪,而且这种情绪能刻入风景,在形色光影之间彷徨。或者说,在画面中的每一个笔触,都带有这种情绪的印记,这不是别人能学到的,那是天性里的东西,我们都说是气质,能在空寂中不断地散发。绘画真正的活性,就在这里。”
《新废墟之一》100x80cm 2013
他的油画《岁月留声》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奖、创作奖、优秀作品奖,油画《新废墟》获首届南京国际美术展金奖;油画《和平年代--老兵工厂之二》获2012交通银行·时代杯中国青年写实艺术大展金奖。
其后,其创作转向历史纵深。在《石窟艺术》670×470cm的巨制中,云冈大佛的凝视穿越千年:佛像上部光洁如新,下部风化剥蚀,脚手架遗迹与飞天衣袂共舞。张峻明通过光影渐变模糊历史断层,让北魏工匠的凿痕与当代观者的沉思在石窟空间共振。
石窟艺术 布面油画 470×670cm 2016
美术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对张峻明及这幅作品称赞不已,“耗费三年心血完成的《石窟艺术》,画幅巨大,人物众多,但主体是大佛,在石窟幽明的光线中,呈现出十分饱满的面容。光线处理得恰到好处,而神情,尤其是佛的眼神似乎看穿了许多岁月。可与其说是佛的看穿,毋宁说是画家对历史的洞察,幽明与洞察,成为我对这一作品难以抹去的印象。张峻明并没有远离原先的创作思路,他依然充分调动光影在空间表现中的有利因素,在虚实关系的渐次推移中,收纳各种细节,丰富画面。张峻明对历史的观看有一双绘画的眼,即在聚焦的过程中推移视线,逼近眼前的事物,洞穿历史的光阴,光,又成为他处理现实与历史之间关系的重要媒介。”
当历史题材创作上升为国家叙事,张峻明展现出惊人的叙事智慧。《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中,青花瓷碗溢出的墨汁在晨曦中流淌,既暗示"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典故,又以液态意象消解宏大叙事的冰冷。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 油画 240×350cm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