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海报
4月23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名家示范课”在研究生院6506教室进行。本次课程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一主讲。研究生院美术与书法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班子成员、教学负责人阴澍雨主持。
阴澍雨主持
阴澍雨老师表示,“名家示范课”是研究生院美术与书法系独具特色的课程,专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开设。研究生院生源背景较为多元,因此在基础专业课程方面需要加以强化。该课程的核心并非追求名家风格化的示范,而是注重共性与基础性知识的传授,提出“名家做示范,名师教基础”的理念。
李一老师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培养的学派传承人,体现了研究院的学术传统与文脉。近年来,他专注于书法创作,将传统书写、景观艺术与当代创作观念相融合。他是文人书家,用毛笔书写自己的诗文。阴澍雨老师强调,学生们不能只注重书法的艺术形式,而忽视了学养的积累。
李一老师
在课程开始前李一老师表示:“名家示范课”兼具言传身教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言传身教”是中国书法学习的传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教学特点。
本次《章草的传承与创作》课分为两部分:一是介绍章草的演变与发展,章草的特点,章草书法的用笔结构,并分享学习章草的体会。二是现场示范,呈现大字章草和小字章草的创作。
讲座现场
为何学章草?
从专业书家的视角来看,能否博涉多优、精通五种书体是衡量其专业水准的重要标志。章草是规范化的草书,是学习草书的起点。当代书法强调融会贯通,注重帖学与碑学的融合,以及不同书体间的相互促进与生发。学习章草可促进其他书体,相互提高,同时对书法史的学习研究、作品创作都有意义。
章草的几种说法,各有其据
其一,史游作草书《急就章》(本名《急就篇》),后来省去“急就”二字,但呼“章”。其二,因汉章帝喜好这种书体,并命杜度等奏事用之,故得名。其三,此种书体,用以上事章奏,因而得名。其四,取“章程书”意,意即其草法规范化、法则化、程式化。
李一老师现场示范
章草产生与发展
章草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派生出来的,是草书萌芽时期逐渐走向规范化过程中的一种书体。章草绝非一时一人所创造,它形成于西汉宣、元之间,兴盛于东汉、三国及西晋,逐渐成为成熟完善的书体。然而随着东晋时期行书、楷书与今草等新体书法的全面成熟,章草逐渐衰落。
章草的类型可归纳为以下四种
其一,原始状态型。法度不稳定状态,不成熟向成熟发展,还具有初步的性质。其二,法度完备型。法度稳定,现隶书的底蕴,堪称章草典范。其三,章今结合型。以章草为主,间或参以今草。其四,碑派章草型。融入了碑派金石气质、笔意,显得高古厚朴。
现场示范
章草书体的特点
在用笔和结构中,章草主笔横画,常带有隶书“蚕头雁尾”,向右捺斜挑。收笔的右斜捺,凝重而长。笔画多为圆弧形,重笔多在字的末笔,收尾都比较沉稳。笔画之间联系频繁,大量使用牵丝,分写的点,虽字字独立,但每字笔画之间,却加进了飞丝萦带。左右结构一般不连,字与字间断而不连。字形和行书、草书、楷书有极大的关联。
在结构与变化中,章草有省笔、借笔、减笔、复笔、添笔,变化包括离与联、变在字中、变在字上下、变在字左右。
现场示范
章草用笔技法
点的形态近楷书但需避免“楷化”,强调用笔的起伏;横常以“磔尾”呈现;竖画凌空入纸,翻压后果断下行,中段要劲挺;撇画书写爽利之感,形短力强,长撇力送笔端,表现弹性;正捺凝重舒展,夸张“磔尾”书写;钩笔毫推出厚重之感,不可轻易挑出;转折圆转;提与楷书接近,重顿轻提,渐行渐出锋,长短相宜,有时会与承接笔画连笔书写。
章草临摹与创作
临摹时,一要先慢后快,精准把握规范动作的同时牢记字形、笔画与笔顺。二要先对临后意临,对临要像,意临要有己意。三要刻帖与墨迹相结合,墨迹因其清晰呈现用笔动作、点画形态与变化,具有独特价值。创作方面可以先进行集字创作,逐步解决字形与章法等问题,再用章草书写一首诗。
师生合影
李一老师还对历代经典章草作品进行了讲解。从东汉《公羊传砖》、张芝《秋凉平善帖》到三国曹植《鹞雀赋》、皇象《急就章》,再到近代王世镗《稿决集字》等,清晰展现了章草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脉络。
在示范环节中,李一老师分别展示了大字章草与小字章草创作。他强调,无论是大字章草还是小字章草,用笔都应沉稳,不宜过快。小字章草可采用坐姿,但应尽量悬肘,同时融入篆书笔意,笔笔送到位。他还提到,要熟悉每个字在章草中的多种写法,并鼓励同学们写自己创作的诗文。
现场示范作品
师生合影
(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艺术家简介
李一,1957年生于山东曲阜,博士,美术史论学者,书法家。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八届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理事。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美术观察》主编。
作为一位美术史论家、书法家,李一先生始终秉持“持艺舟双楫求学艺相成”的理念,数十年来,先后出版了《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中西美术批评比较》《新中国书法六十年》《一画心源》《隃麋四记》《变鲁集》《开元集》《开元室章草题跋》等著述,并担任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重大课题《中国艺术通史·元代卷》主编、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共和国书法大系》总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书法分支主编。其中,《共和国书法大系》于2010年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中国书法兰亭奖。
李一先生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法展览,2005年以来,陆续在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山东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等机构收藏。2017年起,他开始从事摩崖书法艺术创作,通过登山挥毫、执笔青崖,不断探索中国文化儒释道的核心思想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