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文人画体系中,荷花通常被赋予“出淤泥而不染”的象征意义,成为士大夫阶层道德理想的视觉隐喻。历代画家从八大山人到齐白石,都在这一坐标系内寻找自己的艺术表达。马书林的《新荷新运》,表面上延续了中国传统水墨画中“荷花”这一经典题材的脉络,实则完成了一次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当代解构与重构。借“新荷”意象,马书林在传统坐标中寻得新落点,让荷从文人案头的精神图腾,变为照进当代生活的鲜活诗意,续写了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荷之新语。
中国画《新荷新运》,作者马书林。
画面中,马书林以极具张力的线条勾勒荷叶的轮廓,深浅浓淡间,墨色似潺潺流水,自然晕散,勾勒出荷叶灵动的形态与朦胧的层次感,如翠盖凌波,饱含水润之气。花朵的描绘则兼具工写之妙,白荷用细腻笔触勾勒轮廓,渲染出素净温润的质感;粉荷以淡彩点染,娇柔中透着鲜活。画面意境营造,尽显东方美学神韵。满幅荷影,却不拥挤,留白与墨色相互映衬,给人以“空纳万境”之感。那或绽或苞的荷花,在墨叶的簇拥下,似散发着幽幽清香……
“新荷”不仅是自然物象的新生,更是艺术家对生命新象、时代新机的寄寓。马书林以艺术家的敏锐视角,捕捉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契机,在《新荷新运》中传递出对传统文化焕新的期许。这幅作品既是对水墨艺术边界的探索,也是对时代精神的回应,让观者得以在水墨的韵味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来源:作品刊登于《人民日报》2025年6月15日8版美术副刊)
艺术家简介
马书林,生于沈阳,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原常务副馆长、二级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馆原展览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六、七、八届理事、第三届中国画艺委会委员、第四届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第十至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艺委会委员、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艺委会委员、北京双年展策划委员、北京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曾策划、组织策划、参与多项国内外重要美术作品展览。中国工笔画作品《向天歌》曾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获奖、《鹅鹅鹅》、《弄春辉》《银梦》等多次参加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奖。中国写意戏曲人物画曾参加在美国、巴西、德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捷克、澳大利亚、墨西哥、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世界多国举办的重要美术作品展。并曾先后在上海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国家大剧院、中国囯家博物馆等举办个人作品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上海美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出版画集《笔墨本无界-马书林画集》、《书林画戏》、《中国画名家经典-马书林》、《书林画语-马书林中国画作品集》、《书林画意-马书林中国画作品集》、《书林画戏-马书林中国画作品集》、中国国家博物馆名家艺术系列丛书《书林写意-马书林中国画作品》集,《我画是我-马书林艺术文集》、摄影集《西藏游踪》、《中国现当代名家画家-马书林》(人民美术出版社大红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