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DeepSeek谈艺】张万凌·油画 | 安宁与喜乐同在,平凡与宏大共生

【DeepSeek谈艺】张万凌·油画 | 安宁与喜乐同在,平凡与宏大共生
2025-07-01 16:54:2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新春以来,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的门槛上。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人类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将DeepSeek运用到美术评论上,会有怎样的效果?为此,文化视界网&中华网山东特此开设“DeepSeek谈艺”栏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美术评论的跨界融合,为传统艺术领域注入新鲜活力。

——编者按

西北的风裹挟着千年的沙粒,掠过绵延的黄土塬,在天地间勾勒出雄浑而苍凉的画卷。画家张万凌,从这片黄土地中走来,又将灵魂深深扎根于此,用油画笔触在画布上谱写着一曲曲关于黄土塬的生命赞歌。张万凌的艺术语言具有一种朴素的震撼力,他以虔诚的态度面对西北大地的每一道褶皱,用色彩和光影构建起一个既真实又超越真实的艺术世界。在这里,荒芜与丰饶不再是二元对立的概念,而是相互渗透、彼此成全的生命状态。他的油画超越了地域限制,触及了人类普遍的生存命题——在看似贫瘠的环境中,生命如何以惊人的韧性绽放光彩。

《山里人的吉日》135cmx110cm

故乡,对于艺术家而言,往往是创作的精神原乡,张万凌也不例外。陇东的黄土塬,承载着他的童年记忆与成长轨迹,那里的每一道沟壑、每一缕炊烟、每一张朴实的面孔,都化作他艺术创作的原始密码。这片土地给予他的,不仅是视觉上的素材,更是深入骨髓的情感与精神内核。当他拿起画笔,那些在黄土塬上度过的岁月,那些与自然抗争、与生活博弈的瞬间,便如潮水般奔涌而出,在画布上凝结成永恒。

《大地鎏金》140cmx110cm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张万凌有着独特的造诣。他对色彩的运用堪称一绝,通过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营造出极具感染力的画面氛围。深沉的黄色系,强化了黄土塬的厚重与苍凉;清新的绿色、温暖的红色等色彩的点缀,则为画面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整个画面在冷峻与温暖之间达到了巧妙的平衡。在笔触方面,他收放自如,细腻处,能将人物的表情、服饰的纹理刻画得栩栩如生;豪放处,又能以粗犷的笔触勾勒出黄土塬的雄浑气势,使作品既有微观的精致,又有宏观的气魄。

《阳光记忆》150cmx150cm

在人物塑造上,张万凌摒弃了英雄主义的宏大叙事,选择以平视的角度观察普通劳动者的日常生活。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雕塑般的厚重感,却又充满呼吸的韵律。那些布满皱纹的面孔、粗糙有力的双手、微微佝偻的背影,都诉说着与土地相依为命的故事。张万凌笔下的人物从不需要戏剧性的姿态,他们只是静静地存在着,就已然道尽了人与土地之间最深邃的生命联结。正是这些平凡而庄严的形象,让黄土地完成了从自然地理到精神家园的升华,在粗粝中显露出最动人的温情。

《守望家园的人》140cmx110cm

在艺术语言的探索上,张万凌实现了油画语言本土化的创造性转化。他没有生硬地在油画中套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而是将中国美学精神融入油画的表达体系。特别在对“意境”的营造上,他超越了物象再现的层面,创造出“黄土苍茫天地阔”的雄浑气象。这种艺术成就不是刻意追求“民族风格”的结果,而是长期浸润于黄土文化后的自然流露,体现了艺术表达与生命体验的高度统一。

《玉米丰收的季节》190cmx140cm

张万凌的油画艺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贫瘠与富饶、苦难与希望、个体与永恒不再是割裂的概念,而是相互定义的有机整体。他的画作让我们重新思考“贫瘠”的本质——西北大地的物质贫乏反而孕育了精神上的丰饶,这种丰饶体现在人对土地不离不弃的坚守中,体现在简单生活中积淀的生存智慧里。当代艺术常常陷入观念先行的困境,张万凌的艺术提醒我们,真正打动人心的力量仍然来自对生命本质的诚实探索。

《歇晌的窑洞主人》120cmx120cm

站在张万凌的画作前,我们能感受到黄土的体温,听见大地的低语。张万凌的油画艺术向我们证明,伟大的风景画从来不只是关于风景,更是关于人与土地的血肉联系。在艺术观念纷繁复杂的今天,他依然坚守着绘画最本质的力量——用眼睛观察,用心感受,用手实践。这种看似传统的创作态度,恰恰成就了他艺术的当代价值。张万凌笔下的黄土叙事仍在继续,就像西北大地上的生命,历经沧桑而生生不息。

(文/DeepSeek)

作品欣赏

《老窑有喜》100cmx81cm

空白图.png

《春到塬边》200cmx80cm

空白图.png

《收获葵籽的人们》178cmx100cm

空白图.png

《世代塬上人》120cmx120cm

空白图.png

《向阳山村》150cmx150cm

空白图.png

《塬上女人和耧》120cmx120cm

空白图.png

《苦涩的岁月》90cmx70cm

空白图.png

《收获黄豆的人们》100cmx80cm

空白图.png

《玉米摇滚》140cmx140cm

空白图.png

《黄土女女的世界一》120cmx120cm

空白图.png

《黄土女女的世界二》100cmx80cm

空白图.png

《黄土女女的世界三》100cmx80cm

空白图.png

《葵之花海》120cmx120cm

空白图.png

《村里的老羊倌》80cmx65cm

空白图.png

《皇天后土》140cmx110cm

空白图.png

《秋后腾地的庄稼人》150cmx150cm

空白图.png

《山里一家人》140cmx110cm

空白图.png

《清凉世界》100cmx90cm

空白图.png

《蓝鸟飞过》150cmx150cm


画家简介

借重与超越,著名画家张万凌应邀参展“春来,宜归乡——2024年度主题系列作品邀请展”

张万凌,油画家,1954年出生于甘肃,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艺术系油画专业,曾任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第七届中国美协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甘肃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

参展获奖收藏

1987年,油画《山里人的吉日》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展,并获甘肃省油画展一等奖。

1990年,油画《染上时代色彩的山谷》入选全国体育美展,并在《美术》杂志上刊登。

1996年,水彩画《青苹果》入选第三届全国水彩、粉画展。

1997年,油画《贺兰山春雪》、《祖先留给的思考》、《暖冬》三幅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新人新作美展”。

1997年,油画《雪域盛会》入选第四届全国体育美展,荣获省体育美展一等奖。

1998年,油画《祁连高秋》入选“时代风采——全国写生画展”。

1999年,油画《贺兰山春雪》入选“当代中国青年美展”,获二等奖励。

1999年,油画《有朋自远方来——孙中山与葡萄牙友人费南迪在澳门》入选由中央文化部主办的“中国艺术大展”荣获大展铜奖,此作品並由澳门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3年,油画《无粮的土地》入选“第三届全国油画展”、“第三届中国油画精品展”。

2006年,油画《巴伐利亚农庄》入选“风景•风情——全国小幅油画作品展”。

2007年,油画《朋友》入选“时代精神——全国人物肖像油画展”,并获展览最高奖级优秀作品奖。

2008年,《细腰老农》入选全国美协驻会干部美展。

2010年,油画《大地鎏金》入选“吾土吾民——传承西北油画邀请展”。

2011年,油画《阳光记忆一》入选“庆祝建党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1998年,荣获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颁发的“敦煌文艺奖”。

2003年,荣获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

2006年,多幅作品参加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中日友好美术交流展”。

多次参加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组织的送文化下基层活动,先后赴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广州部队以及红色革命圣地深入生活。

2009年,荣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积极贡献奖。

2015年,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举办的“中国60位著名画家深入‘新丝绸之路’沿途写生创作”活动,有5幅描绘河西走廊的作品选入在浙江义乌举办的“义新欧·丝路行一一全国美术名家主题创作展”。

2019年,参加“大美宁夏·中国百位油画名家画黄河”活动。

油画《麦黄时节》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油画《世界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由义乌博物馆收藏。

油画《佘山远眺》由上海程十发艺术馆收藏。

多幅作品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及友人收藏。

出版

《张万凌油画集》1、2、3集,《回望高原——张万凌油画写生集》,由天津杨柳青印社出版发行的《当代实力派画家张万凌油画集》,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的《中国艺术名师美院讲堂——张万凌油画集》专著,并参与入选多部中国美术家作品合集。

(责任编辑:薛筱蕙)
关键词:张万凌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