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表现29位功勋党员的个体精神面貌以及背后蕴含的荣光与信仰,成为创作的重点。创作团队大量搜集与“七一勋章”获得者相关的图像、人物传记与各类资料,深入了解每个人的形象特点、职业特征、典型事迹等,潜心构思,以避免空洞化与概念化表达。在此基础上,创作团队决定突破传统肖像画的个体叙事框架,让作品中的人物既可以独立成篇,又能以动态序列展开组成一幅长卷,以群像弘扬时代精神。
中国画《群英谱》之“七一勋章”获得者卓嘎,主创贾广健、徐展、武欣、杨可、周乐、张美中等。
创作框架确立后,随着资料的不断充实以及对人物的解读更加深入,创作团队开始艺术构思,力求在集中体现功勋党员庄重之感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人物神态、情绪和动作细节的表达,使每个人物形象都造型精谨、形神兼备。例如,塑造陆元九形象时,不仅要凸显其科学严谨的精神气质,还通过描绘他思考时的神情营造出真实感和现场感;塑造张桂梅形象时,既要展现她严慈相济的神态,也通过那贴满膏药的手掌赞扬她用双手托起山区女孩未来的无私奉献精神……每一个人物的高尚品质与崇高精神,都应通过细节描绘变得生动而丰满。
中国画《群英谱》之“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主创贾广健、徐展、武欣、杨可、周乐、张美中等。
主创成员中,徐展、武欣、杨可、张美中、周乐等,都是具有丰富创作经验的人物画家。为了统一画风、牢牢抓住人物塑造这个重心,先由我和徐展构思、统筹每个人物的动作、形态等。对于工笔画而言,线描稿相当于支撑整个创作的骨架。在全身像的塑造中,单纯的线造型比注重明暗、体积的团块造型更具难度,且人物的动作和服装在整体艺术效果中所占的比重,甚至比眉目刻画的比重更大。主创成员没有条件与每一位“七一勋章”获得者面对面交流,无法通过现场写生观察、记录人物的形体特征、精神气质。可供参考的资料图片中,人物的全身像也不多见。为了使作品立得住、人物立得住,徐展凭借深厚的人物画功底,以“眼如触手笔如刀”的手法,从诸多资料图片中整合人物形象、刻画形体,每个人物线描都几易其稿。
中国画《群英谱》之“七一勋章”获得者辛育龄,主创贾广健、徐展、武欣、杨可、周乐、张美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