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作品最大限度地贴近历史真实,我们没有急于考虑这幅作品怎样的画面呈现,而是从外围着手,即尽可能地使我们了解并走进春秋时代,置身齐国,走近管仲,认识把握齐桓公。扩大库房,丰富库存,全面正确地理解齐桓公称霸这一主题,从自身的角度解读这段历史,然后用我们独特的风格化的形式、语言、技巧和想象力,将这段曾经发生在齐国,让几千年后的我们仍感自豪的历史事件和主题内容进入深入地发掘和表现。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尽可能多的占有文献典籍资料和相关的可视形象资料,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正史野史,人物传记、本记,乡肆俚俗,坊间轶事,档案文物,礼仪制度,服装道具,请教专家、走访参观等等,搜集各种图书图片,影像视频,扩大资料占有量。深入研究春秋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然后对素材进行取舍,比较,筛选,归纳提纯,合并重组、整合,选取最具有主题思想表现力的典型情节,力求活用资料,用活素材,通过艺术的手法重组、升华素材,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概括、假设、营造,进而凝缩为最具点题效应、最强揭示主题思想的典型情节或是能够打动人心的细节,并由此展开画面的构图设计、造型组合、色彩构成和人物塑造等等。
创作过程一
创作过程二
我们选取最能体现齐桓公称霸情节的主持会盟仪式,把齐桓公、管仲安排在画面的黄金点上,形成主题中心,两边是来会盟的诸侯王、使臣等。动作,姿态一致有序,再加上铜鼎、太牢牺牲等道具,突出强化全盟的仪式感。再外围是前来参加仪式的朝拜、歌舞、祭祀等活动的人群,还有车马兵弁,旗罗伞帐穿插其间,烘托渲染场面气氛。后面的远处是商业、手工业、集市贸易、军事、农耕、渔业、盐业场景,体现说明齐国当时的国力强大,人民的安居乐业等等。通过这些有代表性的情节处理,给观者留下多一些的想象空间,尽可能全面地反映那段历史。为了有序地把这些繁杂的人物和情景整合统一在一起,我们除了分组安排之外,还借用建筑、牌坊、旗杆、长枪、长号等物件的水平线、垂直线对画面做几何形的切割、构成,把会盟这种宏大的场面安排得起伏节奏得当,整体有序。
创作过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