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对话刘万鸣 | 如此义举展现的胸襟和境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感念——吴欢先生向中国国家画院无偿捐赠三十余件家藏

对话刘万鸣 | 如此义举展现的胸襟和境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感念——吴欢先生向中国国家画院无偿捐赠三十余件家藏
2025-07-09 11:17:0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30.jpg

1955年秋,新凤霞与爱子吴欢

中国美术报:吴欢先生捐赠30余件家藏给中国国家画院,这捐赠背后有哪些故事?

刘万鸣:这段缘分说来奇妙。吴欢先生为人直爽真诚、言谈风趣。有一次我问他:“您这爱说爱笑的性格是随父亲还是母亲?”他略作思索答道:“随我父亲,随吴祖光先生。”我不禁会心一笑,正是这份真诚与率真让我们成为挚友。

某日,吴欢先生突然对我说:“万鸣兄,看到你组织了这么多次捐赠,我也想将家中祖传的一些文物捐献给国家。”他特别强调我们之间的缘分,表示愿意将这批珍贵文物捐赠给中国国家画院。听闻此言,我自然欣喜万分。随后,吴欢先生通过手机向我展示了部分藏品:其祖父吴瀛先生的画作与诗词、其父吴祖光先生的书法、其母新凤霞女士的花鸟画、新凤霞与吴祖光夫妇合作的书画作品,此外还有齐白石先生和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易培基先生的墨宝。这些珍贵的文物令我叹为观止。

当我看到这些文物,便试探性地询问:“吴欢兄,中国国家画院至今尚未收藏齐白石先生的作品,不知可否将这件珍品纳入捐赠之列?”吴欢先生当时婉言谢绝,表示这是家族传家之宝,具有特殊纪念意义。我虽深感遗憾,但也完全理解。

后来在一次长谈中,我们聊到他母亲的著作,我在大学时期曾认真研读过新凤霞撰写的个人回忆文集《新凤霞回忆录》,对其母亲的事迹多有了解。没想到数日后,吴欢先生突然来电:“万鸣兄,思来想去,那幅齐白石画作我决定捐赠给中国国家画院。”听闻此言,我感动不已。

这幅齐白石《多子图》的题跋详尽记录了当时的创作背景。当年新凤霞老师怀着吴欢时,与吴祖光先生一起拜访齐白石老人。老人为祝愿他们多子多孙,特意绘制了十三雏鸡象征多子吉祥。十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吉祥,这份礼物承载着艺术家之间的深厚情谊,对吴欢先生而言更是意义非凡。此次捐赠不仅填补了中国国家画院在齐白石作品收藏上的空白,更让这件艺术珍品得以与公众共享。在后续的交谈中,吴欢先生向我透露了更令人敬佩的决定:除了齐白石的作品外,他还计划将家族收藏的部分吴瀛、吴祖光、新凤霞的书画作品捐赠给中国国家画院,此外还有友人庄蕴宽的作品,以此表达吴氏后人对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他特别提到,其中有一批艺术价值极高的文物会先行送达。

7月1日,当我亲眼见到这批珍品时,内心的震撼难以言表。那些书画作品笔精墨妙,无论是整体构图还是细节处理都堪称妙品。作为中国国家画院人,我被吴欢先生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他坚定地表示:“这些都要无偿捐赠。”这份胸襟和境界,着实令人钦佩。

我们当即决定要为这批珍贵文物举办一个隆重的捐赠仪式。考虑到新凤霞女士和吴祖光先生在中国艺术界的崇高地位,我们计划同期举办专题艺术展览,以此向两位艺术大师致敬。这批珍品不久将正式纳入中国国家画院的永久收藏序列,这不仅是画院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更将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样的义举,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感念。

31.jpg

齐白石 《多子图》 96.5cm×36cm 1952年 齐白石专为吴祖光新凤霞夫妇所绘

中国美术报:这批新藏品入藏,对中国国家画院来说,意味着什么?

刘万鸣:中国国家画院此次收藏的重要意义,在于开创性地实践了“跨界收藏”这一创新理念。作为艺术工作者,我们深知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其造诣绝不仅限于笔墨技巧的纯熟,而是建立在广博的综合修养之上。当下艺术创作中常见的单薄与贫乏,往往源于艺术家知识结构的局限,即仅仅执着于纸墨之间的技法锤炼,而忽视了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如中国画中的厚重朴拙,需要多门类知识的贯通融合才能表达出来。

纵观中国艺术史,真正的大师从不是单一领域的专才。以新凤霞女士为例,她虽以评剧艺术闻名于世,但其绘画创作同样展现出非凡的艺术造诣;更令人敬仰的是,她在抗美援朝时期捐献飞机给国家,这种爱国情怀对其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样,吴祖光先生贯通古今的戏曲创作智慧,其剧本写作中展现的文化转化能力,对当代美术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国家画院的收藏理念应当突破传统美术作品的局限,拓展至更广阔的艺术门类。这种跨界收藏不仅是对艺术大师的全面致敬,更是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更为丰富的营养源泉。通过收藏、研究不同艺术领域大师的创作成果与精神遗产,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艺术创作的本质规律,从而推动当代艺术的创新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历来强调技道并重,而尤以“道”为根本。所谓“道”,既是艺术创作的内在精神,也是文化传承的核心规律。基于这一认知,中国国家画院的收藏理念正在实现重要突破。我们不仅关注艺术作品本身的技法表现,更注重收藏那些能够体现艺术家精神世界的珍贵遗物。以新凤霞、吴祖光两位艺术大师为例,他们的手稿、信札、生活用品等实物资料,都是承载其艺术精神的重要载体。

32.jpg

新凤霞(画),黄苗子、吴祖光(题) 《寿桃》 中国画 135.5cm×64cm 1987年

关键词:刘万鸣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