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cm×45cm
中国画
2024年
作为一种逆向时尚的行为,笔墨世界的语言本身就包含着艺术精神的某种永恒性,也可以说,宝祥是通过对传统经典语言的回溯、历练、反刍来沉静他在后现代文化场景中的心态。所以,他的江南风景很纯粹,纯粹得没有半点现代文明的污染,纯粹得只用浅绛的墨色概括变幻万千的色彩世界,纯粹得用远古的苔点、米点、勾皴、渲染构织山乡水坞、粉墙黛瓦的景色。在当代中国画自觉自愿进行现代形态的转换趋势中,在当代实验水墨唯恐没有和传统拉开距离、唯恐没有进入“当下”的创作中,大概已鲜有能像毕宝祥那样,将董源、吴镇、董其昌、石溪、王原祁、黄宾虹等诸家笔墨连成一条线索并贯通在自己风景里的画家了。作为中国画语言的笔墨,它的无中生有的意蕴,恰恰显示出画家个性创造的独特魅力。于此,宝祥偏爱湿笔润墨,他特别钟情于捕捉烟雾迷蒙中的水口溪流、平林低岗、山乡暮霭,用华滋飞动的苔点,堆塑丛林丘壑,营构云蒸霞蔚的神奇景致。他有董源的平淡却不恣肆,有董其昌的柔秀却不妩媚,有石溪的苍茫却不老态,有黄宾虹的华滋却又状物有度。他的平淡、柔秀、苍茫、华滋都源于他对湿笔润墨既灵动又切形的准确把握。正是这种湿笔润墨,才真正表达了他的江南境界,并凸显出他眼中田园的个性。
如果宝祥把勾皴点染的玩味限制在抽象的表达里,他可能跨入的是实验水墨的行列;如果他把董源、吴镇、董其昌、石溪、王原祁、黄宾虹的连线,作为他进入笔墨的一次文化历程,他可能做出的是一次行为艺术。但,宝祥偏偏选择的是江南的风景,而且那样纯粹,删除了一切和时代与关的视觉信息。他用湿笔润墨所复现的远古风景,似乎一直表达着这样一种文化情怀:对现代都市文明缺失人与自然统一关系的怀恋,对过于肤浅躁动的时尚文化的批判和对艺术人文表达文化含量的追求。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他从来不回避对于传统的继承精神,从来不回避对于视觉审美性的经典表达。
像《好一朵茉莉花》那首民乐旋律生来就回荡在粉墙黛瓦的水乡一样,江苏的画家都有一个不尽的山水情结,不论画人物还是画花鸟,也不论画油画还是刻版画,似乎叶落归根地都最终画了山水画。宝祥大抵也经历了这样一个求艺的过程。不过,可贵的是他避开了傅抱石、钱松岩这些离他最近的大师的影响而另辟蹊径,从这也可以看出,他追求纯粹风景的另一种文化寓意。这正是他的山水画既消弭时代的视觉信息,又体现一种时代的文化选择的策略。
(文/尚辉,中国美术协会理论与策展委员会主任)
展览作品欣赏
写生系列之三
45cm×64cm
中国画
2024年
写生系列之四
45cm×64cm
中国画
2024年
写生系列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