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由于繁密的热带植物本身形态上的复杂,非长期深入观察、写生不能掌握,海南的自然形象在以往的美术史上又缺乏可资借鉴的表现手法,马飞和他的作品才更显得卓尔不群。这些画全部来源于写生、总结、归纳。他的师法造化是认真、彻底的,实践了深入生活、亲近自然,从而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越是没人涉足的领城就越能激发他的兴趣,越是前人没有画过的题材,就越能激发他的表现欲望,这种新奇的感受能够点燃创意思维的明灯。
长期对景写生和感悟历练,海南的阳光,沙滩,礁石,海浪,雨林,木棉,芭蕉,仙人掌,野菠萝等自然形象他都能够熟记于心,运之于笔。他的作品之所以有内涵,有魅力,关键是他画出了海南山水的真性情。他绝不是照相机一样的机械描摹自然,而是坚持为自然造化传神,注重体悟大自然的灵奥,“采天地雄浑之气,画海南山水之美”。他的作品大多都是表现海南的真山真水,但同时又是画自己的山,自己的水,表达自己的意境,在大自然中用画笔奋力捕捉最摄人心魄的感觉。
比如他曾画了一组盐田石屋的作品,描绘的是海南西部儋州盐丁村附近的民居风情。写生现场本是散乱繁杂的,但他从中选择了那些刻磨在大大小小石头上的盐池和古老的石屋,省略了其它景象,并且使用了自己独创的笔法,完全抛开了古人的这种、那种描法、皴法,戛戛独造,令人倍感清新、生动。又比如《海之韵》画上非常丰富的礁石与海浪造型,主要都是通过线条来塑造的。各种不同的线形既关联着自然形态,又抒发着画家的心境,运用对线条的组织以及疏密关系的处理,尽情发挥它们与墨色相得益彰的交互作用,来烘托大海激越而含蓄,博大而雄浑的胸襟。该画反映出马飞在传统笔墨与写物造型的结合上有独到的探索。他特别关心以线造型和与墨色的辉映,经常用大刀阔斧般的笔法挥洒水墨,画面线条刚劲挺拔,墨色浑然天成。通过虚与实、疏与密、干与湿、繁与简、大与小、动与静的对比求得整体上的和谐。
《玉蕊花落姿亦奇》(绘儋州七里村玉蕊林)
对于色彩的关注和研究是表现热带景观的决定性因素。清冷孤寂的山水如果永远没有丰富多彩、热情洋溢的颜色,是很难被21世纪的眼睛接受的。马飞的画在师法自然的基础上,在色彩上充分发挥了艺术想象,不仅在固有色之外以环境色加强画面氛围,更有突出热带主题和具体物象特点的情感色彩和装饰色,这努力代表着对海南自然美和生态美讴歌的进一步深入。
马飞的海南风光内容丰富,它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在表现大海、雨林、黎村苗寨、木棉、椰林、槟榔树的技法上具有自己的面貌,实属难能可贵。他将自己的作品称为“热带中国画”是贴切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海南这片热土为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艺术滋养,我将努力用自己的画笔展示海南面貌,诉说海南故事”。
如今,马飞在艺术上已经步入成熟与收获的季节,我们期待他在热带题材中国画的创作探索中取得更多的成果,将海南宝岛以更完美的艺术形象奉献给社会。
(文/徐庆平,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悲鸿大师之子)
作品欣赏
山川河谷系列
《儋阳颂》1500cm×293cm悬挂儋州市地标建筑儋阳楼
请横屏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