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画坛,沈璐是一位兼具现实关怀与艺术表达力的青年画家。她以水彩、水墨等多媒介探索现实主义语言,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融汇于笔端,在一幅幅温润而深刻的作品中,勾勒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视觉记忆与精神光芒。
沈璐的创作始终扎根现实,关注社会变迁中的普通人。从描绘脱贫攻坚的《甜蜜的十八洞村》《冷菊贞与小南河村》,到展现医护群像的《娇娇戎装》,她用画笔记录时代脉搏,传递正能量。这些作品不仅是视觉的呈现,更饱含艺术家的情感共鸣和责任意识。
《娇娇戎装》110×70cm,2022年,入选第15届全军美展,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作项目作品
技法上,她擅于将水彩的透明与流动,与中国画的气韵结合,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海风海带》等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中,她以细腻笔触与温和色调,描绘出海边工人的坚韧与生活的温度,画面朴实却动人。
近年来,沈璐将创作视野拓展至少数民族题材,呈现出令人瞩目的突破。连环画作品《旌旗》以藏族少年为主角,描绘草原上的赛马场景与红旗飘扬下的民族团结。为捕捉真实生活细节,她深入青藏高原采风,记录天光流转、马蹄飞扬与人物神情。她对红旗光感、水彩晕染与高原氛围的精准把控,使画面充满动势与情感张力。
《旌旗》50×40cm×8,2024年,获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银奖
她的民族题材创作并非“风情化”处理,而是扎根于真实生活的深入描绘。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视角,关注人物的日常与精神状态。在《瑶族女孩》中,她将水墨的写意与水彩的肌理相融合,描绘出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氛围,使人物神韵、个性跃然纸上,展现出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与生动。
《瑶族女孩》,国家艺术基金青年项目
与此同时,她善于借用“电影镜头”式的构图语言,推动画面节奏,强化视觉冲击与叙事力量。这一风格也在她创作的连环画《马克思》中得以体现,使传统题材焕发出当代气质,为连环画注入更强的叙事张力和视觉感染力。
《马克思》,50×30cm×6,2019年,获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银奖,中国美术馆收藏
作为连环画复兴潮流中的中坚力量,沈璐不断探索图像语言的新边界。她相信,图像不仅能温暖人心,更能激发思考、凝聚情感。她以现实主义为根,融入诗意表达与文化深情,使传统连环画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她的艺术创作,是一场穿越生活、情感与文化的旅程。她笔下的每一幅画,不仅是对人物和风景的描绘,更是时代记忆与民族精神的载体。她用水彩的柔光与内心的笃定,守望着现实与诗意的边界,为中国故事注入温度与光彩。
作品欣赏
《草房子》,40×30cm×4
《手中的执念》60×30cm×5
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军美术书法作品展
《侗族少女》,沈璐,水彩,110X70cm
《苗族女孩系列》1,73x54cm
《苗族女孩系列》2,73x54cm
《苗族女孩系列》3,73x54cm
《苗族女孩系列》4,73x54cm
《中国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纪念邮票设计,40×50cm6幅+小型张1幅
《鹤之灵》50×40cm×10,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白俄罗斯巡展
《海风,海带》,165×110cm,2024年,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
《水家乡》50×40cm×8,入选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直送作品)
《冷菊贞和小南河村》,35×28cm×6,202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冰山上的来客》60×30cm×8,入选第五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作品
《甜蜜的十八洞村》,35×28cm×6,202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再度出山-买买提江·吾买尔的故事》,40×28cm×24,2023年,入选第八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
《红军颂》,165×110cm,2020年
《瑶山牧歌》110×70cm
画家简介
沈璐,1987年生于黑龙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副主任,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委员,广东致公书画院副秘书长,博士,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宣部“宣传思想青年英才”,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新星。
作品获第三、四届中国美术奖银奖,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入选第15届全军美展;入选第五、六届全国青年美展、全军美展;入选第三、四、五、七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中国水彩粉画人物展;获黑龙江省文联英华奖,辽宁省文联金彩奖等。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等机构收藏。完成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作项目和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作品和论文曾多次发表于《美术》《解放军美术书法》《人民日报》等杂志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