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沂蒙,是新中国主题美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和素材宝库。艺术家们围绕“沂蒙精神”内核,利用多种方式,以深刻的主题性、人民性和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塑造真实的英模形象,构建崇高的革命图景,不断推进着沂蒙主题美术叙事的发展演进。
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山东美术馆认真研究梳理馆藏作品,特策划推出“蒙山高沂水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传承弘扬沂蒙精神’主题美术作品展”。
展览自梳理沂蒙主题美术创作史入手,展出自1976年至2019年间创作的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等各类优秀馆藏作品76件(套)。分为“
沂水欢歌——沂蒙主题美术中的女性”“蒙山不言——沂蒙主题美术中的支前”“沂蒙人家——沂蒙主题美术中的风土人情”三个单元。
“沂水欢歌——沂蒙主题美术中的女性”单元,集中了27件(套)表现沂蒙女性的馆藏作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伟大的女性英雄光芒夺目。“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抚育革命后代的“
沂蒙母亲”、英勇支前的“沂蒙六姐妹”……沂蒙女性为革命胜利做出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艺术家们积极表现和歌颂沂蒙女性的勤劳与质朴、勇毅和担当,创作出了大量影响深远的经典。
“蒙山不言——沂蒙主题美术中的支前”单元,集中了19件(套)歌颂沂蒙人民踊跃支前的馆藏作品。如《临沂地区志》中记述的陈毅元帅所说:“淮海战役是沂蒙老区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们用小米养育了革命,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很多艺术家将视角和笔触指向了沂蒙人民的支前行动,满怀赤诚,倾情讴歌在这片热土上发生的“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忠诚与奉献。
“沂蒙人家——沂蒙主题美术中的风土人情”单元,集中了30件(套)描绘沂蒙地区风土人情的馆藏作品。艺术家们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技巧表现沂蒙的美丽景色、丰饶物产,表现沂蒙的或者秀丽,或者壮阔的山山水水,歌颂沂蒙源远流长的红色血脉,各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特点,全方位反映了沂蒙的美。其中既有前辈艺术家的杰作,也有中青年艺术家的力作,体现了山东艺术家们代际接力,不断深耕沂蒙主题美术创作的精神。
蒙山高、沂水长。在数十年的光辉实践中,历代艺术家主要从歌颂重要人物、反映重要事件、描绘风土人情三个维度开展创作,为我们留下了一件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面对这些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作品,我们坚信,新时代的艺术家们必将坚持代不乏人的勇气,不断深入把握“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核心,不断创作出更多与时俱进的精品佳作!
部分展出作品
(一)沂水欢歌——沂蒙主题美术中的女性
姜宝星《沂蒙四月》油画 130×125cm 1980年
闫平 《高粱熟了》 油画 85×200cm 1982年
陈国力 《沂蒙情深》 水彩 30.5×60.5cm 1991年
单应桂 《沂水欢歌》 国画 123x247cm 1997年
宋真理、牟丽萍《红云》雕塑50×60×80cm 2000年
王沂东《纯真年代》素描 73.5×53.5cm 2004年
刘德润、李燕《沂蒙娃》油画91.5×91.5cm 2008年
秦胜洲 《山村姑娘》 版画 29.5×22cm 1986年
陶世虎、牟桑《晨》油画130×121cm约20世纪70至80年代
(二)蒙山不言——沂蒙主题美术中的支前
单应桂 《参军》 国画 141x245cm 2004年
宫本健《秋意浓》国画65×67cm约20世纪70至80年代
林岗 《大地回想系列-2》 雕塑 295×155×24cm 2016年
王磐德《蒙山不言》国画127×112cm1995年
崔开玺《支援前线草图》油画60x100cm2011年
崔开玺《支援前线》油画180x300cm2013年
仲跻昆《四季岁月——山东抗日根据地》油画180×540cm2013年
邓云《姥姥的列宁装》综合材料180×130cm 2019年
(三)沂蒙人家——沂蒙主题美术中的风土人情
路璋 《鲁南金秋》 油画 110.5×100.5cm 1982年
陈川 《姐弟》 版画 32x35cm 1990年
潘文斌 《秋染沂蒙》 版画 47×53.5cm 1990年
陈川 《晒阳阳》 版画 49x50cm 1993年
陈川 《春暖沂河》 版画 64x39cm 1994年
潘文斌 《沂蒙山庄》 版画 51.5×53.5cm 1998年
梁文博 《阳光》 国画 180×179cm 1999年
陈川 《沂蒙金秋》 版画 71x41cm 2000年
孙棋 《1938·沂蒙·2018》 国画 199×197cm 2019年
展览现场
场馆信息
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1777号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进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来源:山东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