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人类生命痕迹的暗喻——顾黎明“山水赋”系列作品的艺术创作释读

人类生命痕迹的暗喻——顾黎明“山水赋”系列作品的艺术创作释读
2025-07-16 14:41:0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1.jpg

“山痕水迹——顾黎明个展”展览现场 春美术馆 2025年

2025年6月13日,“山痕水迹——顾黎明个展”在上海春美术馆开幕,展览聚焦顾黎明近年来的“山水赋”系列作品,其中还展出了作者四十余年间,不同时期围绕此题材探索性的代表作品和部分文献,展品涵盖油画、丙烯、水彩、综合材料及装置等媒介方式,共计一百余件。本文是艺术家、策展人杨大伟为“山水赋”系列作品所作的评论文章。


人类生命痕迹暗喻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同时代可重叠、可交织的结构化存在,它不仅将曾经的异质性要素唤醒,还可将其填充至当下时间之中。这样看来,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不仅置于当下时间状态与日常生活之中,也应将传统文化衍生至当代意义空间完成重新诠释。

2.jpg

(汉)沂南北寨墓门上横额画像

.jpg

3.jpg

《“鹊华秋色”图解》作品创作现场 2000年

中国的门神文化历史久远,上至宫廷、下到民间门神是镇宅辟邪、护佑平安的重要灵符。中国传统绘画中有些是求仙问神的修行,而西方自文艺复兴之后,追求的则是在凡人身上发现神性及美。在顾黎明先生看来,艺术观念应是更为开放的媒介符号,是书写性绘画的实物转化,也是传统资源在绘画形式上的再造。当中国传统经典图式被其重新诠释,那种具有生活化语义的图像外延便不断放大,从艺术创作角度而言实现了不同时代可重叠、可交织的结构化存在。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象载体,门神虽以古代叙事为线索,但置于当下的价值理念与现实关怀却可以在情感价值等方面回应共情。相较于门神图像和语义的转化而言,顾黎明先生早期运用综合媒介完成的《马王堆》系列创作并非是生活常态中的图像,所以说,《门神》系列应该是在《马王堆》基础上的衍化,也是视觉形象摒除表义后转化为形而上的表达,其形式语言无疑成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艺术对传统图像资源重构最具代表性的典范。

4.jpg

《汉——马王堆服饰No.02》

78.5x55cm

1989年

卡纸上色粉、宣纸、油彩等

5.jpg

《吉祥富贵》

77x54cm

2002年

纸板上色粉笔、胶和蜡纸

6.jpg

《持锤门神》

80x60cm

2021年

布面油彩

通常来讲,东方侧重适度遮光条件下平面化、细节化审美,这种平面化的处理方式在顾黎明先生所描绘的物象中带有神秘和不可言说的荫翳之美。这些不仅显现了东方思维的意会性等特征,还可以把抽象、观念等转化为感性形象,这点在他的《山水赋》系列作品中得以显现。

7.jpg

炳灵寺夕阳(顾黎明摄)2019年

.jpg

8.jpg

从四门塔眺看青龙山(顾黎明摄)2024年

山水精神是个体超然自由的境界追求,是形而上的生命意识;也是某种空间意识及时间观念,当然这种时空是意象的浑莽的。因此,山水作为古老永恒的主题即延续了传统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也体现了顾黎明先生对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感悟,他不仅重构了山水的存在语境,且以离散式叙事方式领略了山水流转的自然之境。从《山水赋》的文化意义和背后历史、现实等角度看,作品对形式语言的拓展和内容已然不同于传统山水,或平面或意识片段,或置换重构自然与人的关系,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空间与个体、观念与形式等得以延展。

9.jpg

“山水赋-清泉夼”系列作品1

59.4x42cmx2

2021年

纸本水彩、色粉

10.jpg

“山水赋-清泉夼”系列作品2

59.4x42cmx2

2021年

纸本水彩、色粉

“山水赋”系列作品1

2018-2025年

纸本水彩、色粉等

“山水赋”系列作品2

2018-2025年

纸本水彩、色粉等

“山水赋”系列作品3

2018-2025年

纸本水彩、色粉等

“山水赋”系列作品4

2018-2025年

纸本水彩、色粉等

“山水赋”系列作品5

2018-2025年

纸本水彩、色粉等

“山水赋”系列作品6

2018-2025年

纸本水彩、色粉等

“山水赋”系列作品7

2018-2025年

纸本水彩、色粉等

“山水赋”系列作品8

2018-2025年

纸本水彩、色粉等

“山水赋”系列作品9

2018-2025年

纸本水彩、色粉等

“山水赋”系列作品10

2018-2025年

纸本水彩、色粉等

“山水赋”系列作品11

2018-2025年

纸本水彩、色粉等

在回望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时,顾黎明先生试图从社会学和艺术史学角度激活传统,《马王堆》的薄如蝉翼,《门神》的套版叠层,《山水赋》的石痕肌理及古意色彩等皆暗示着人类的生命痕迹。作为时间之媒、文化之媒的艺术创作,顾黎明先生借助视觉仪式化完成了绘画与个人图像系统的双重建构,营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视觉图景。

文/杨大伟,2025年5月21日写于杭州,来源:非客观艺术Non Objective Art


展览现场



艺术家简介

顾黎明.jpg

顾黎明,著名艺术家,中国抽象绘画代表人物之一。2009年获中国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他是20世纪80年代抽象艺术的积极倡导者,“八五新潮”后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基础进行当代语言转化,延续几十年的“门神”系列及后来的《山水赋》系列,已经成为当代语境下传统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语言转换的经典案例。他长期致力于民间年画、敦煌壁画、传统山水艺术图式的艺术研究,建构了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抽象表现绘画形态。

(责任编辑:寿鹏瑶)
关键词:顾黎明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