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邱振亮的艺术天地,只有黑板报的方寸之间。粉笔灰簌簌落下,勾勒出懵懂的热爱,也悄然埋下一颗日后撼动齐鲁美术教育的种子。1969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那是山东唯一的高等美术教育殿堂。当他在张鹤云先生手写的美术史讲义里,第一次触摸到千年丹青的风骨,这份痴迷便再未停歇。
史论孤旅,一灯照齐鲁
1970年,他被分配到青岛第四十一中学执起美术教鞭。七年粉笔生涯,素描与水彩在少年们指尖流淌,而他心底深耕史论的种子也在无声破土。1978年,恢复高考的春风吹散了阴霾,邱振亮毅然从画笔转向史笔,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首届美术史论研究生班,成为拥有硕士学位的专业人才。季羡林讲述印度美术的星空,李泽厚论析美学的幽径……大师的智慧如星火点燃了他的学养长河。1981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他婉拒了北京的工作,应画家张朋之邀,携央美的学术薪火,投身山东纺织工学院美术系,成为青岛高校史上首位具备美术史论硕士学位的专业美术史论教师。
邱老先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画室编辑书籍、画画。
彼时,整个山东的美术史论教学近乎荒漠。他成了拓荒的独行者,肩挎讲义奔波于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师范学院、曲阜师范学院等高校之间。“整个山东没几个专业教美术史的老师”,这句轻描淡写背后,是他在齐鲁大地上用脚步丈量出的学术荒原。
邱老先生的著作
没有教材,他就在灯下将数载教学手札淬炼成30万字的《中国美术史》。2007年,这部在青岛诞生的心血被教育部钦定为全国通用教材——它首次贯通千年艺术脉络,填补了中国美术史论教学的空白。
导师的箴言“不能一个人战斗”如晨钟暮鼓。在山东纺院时,便着手搭建“一史两论”(中国美术史、美术概论、美术理论)教学框架,引荐教师、组建团队。从山东纺织工学院到青岛科技大学,他始终坚守讲台,直至2012年退休。“从普通教员到院长,从未离开教学第一线。唯有如此,方能知学生所需,授己之所学。”
为无名者立传,打捞百年艺魂
邱振亮的视野从未局限于庙堂之高。他敏锐洞察:“中国美术史不能只盯着‘大家’,地方画家才是艺术生态的根基。”2000年,他扛起“地方美术研究”大旗,带领学生如考古学家般躬身打捞散佚的百年艺魂。2019年,他作为主要编写者编撰的《青岛百年美术史》,从张朋、梁天柱等画家的个案研究入手,亲自操刀的文献卷如一面棱镜,折射出从殖民时期到当代的美术教育与理论之光。
邱老先生的画室整齐地摆放着大量的资料和图书,每一份资料在哪里,他熟记于心。
他发现,这座年轻城市的水彩画早在抗战胜利后,便因被誉为“中国水彩画第一人”的徐咏青先生的开创性工作而独步全国。更有一批寓居青岛的“他乡巨匠”,虽非青岛人,却悄然塑造了城市独特的艺术气质。“青岛建制虽短,然南北名家云集于此,成了城市艺术名片。”在邱振亮眼中,地方美术研究是对城市文化基因的溯源,更是对“不可替代之特色”的坚守。他为近百位青岛书画家撰写画评,其文不媚不阿,重在“引导书画家关注自身综合素质提升”,以文化人的尺规,为艺坛立心。
邱老先生做事非常严谨,把需要编撰入书的资料分别记在卡片上,以便用于编辑排序。
在美术理论研究方面,邱振亮更是造诣深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80年代,他参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的条目撰写,该项目由国家遴选学科领域领先专家参与,他经中央美院专家推荐获得参与资格,这是其学术地位的重要标志;本世纪初,他又参与《简明中华百科全书》及《中国美术百科全书》等多部大型辞书的辞条撰写任务。两部国家级百科全书的参与经历,也奠定了他在全国美术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
丹青寄晚晴,无求道自生
“起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邱老常如此笑谈自己的绘画人生。自幼挚爱丹青,然半生心血尽付教育与研究,直到古稀之年退休,才真正得以沉潜水墨天地。
绘画是邱老先生毕生挚爱,在画室里挥毫泼墨是他最惬意的时刻。
家中顶楼小画室起名多鱼斋,是他的心灵栖所。他画山水花鸟,以小写意为宗,偶涉大写意,不拘一格,博采众长——既有大学时代师承的工致,亦融张朋先生的清逸,更在色彩与构图中探索当代意趣。
《青岛栈桥》
笔墨深处,是他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求索。“艺术评判有三重:最底层是‘技’,其上是‘艺’,最高为‘道’。”他笔下的从容,正是“道”的映照——无功利之心,唯求精神自由传达。“用力执着于技巧,所得反失却精神。”他反思当下展览体绘画的匠气,珍视传统写意中“随心所欲,无所求而自得”的高妙之境。
三事立身,无愧沧海
“教书、研究、画画,这辈子就做了这三件事。”邱振亮将教育置于首位。从四十一中学的青春讲台到科大院长的学术殿堂,五十余载春风化雨,弟子逾五千。“孩子们走到哪儿都记得我,这是最大欣慰。”研究是他的责任——教材铺路,地方史钩沉,参与国家百科工程,为学科筑基。画画则是初心所系,虽自嘲“晚集”,却在笔墨中完成了从史论家到艺术家的圆融。
邱老先生的画室其实非常简单朴素,整洁明亮,如同他本人一样。
从黑板报到煌煌史册,从三尺讲台到一方画案,邱振亮用一生刻下双重印记——他是艺术星火的传承者,亦是文化命脉的守护者。在青岛的城市记忆里,邱振亮这三个字,早已与百年美术教育的血脉深深交融,成为一部用史笔与画笔共同写就的传奇。
(来源:青岛画报)
画家简介
邱振亮,1947年出生,山东平原人,1969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研究生班。先后任教于山东纺织工学院美术系、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历任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院长、研究生导师、青岛科技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为山东省第五、六届青联委员、山东省第八、九届政协委员、青岛市第九届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山东省委常委、民盟青岛市委副主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岛美术家协会原名誉主席,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委员,青岛市国学学会名誉会长,青岛市中国画学会会长。
先后在荷兰、法国、美国、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及联展,作品被十余个国家的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并出版个人画集5集,学术专著6部,发表论文2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