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画的世界里,笔触是画家情感与技艺的直接流露——既要能挥洒出如雷霆万钧般的强劲力道,也要能勾勒出似清风拂柳般的含蓄韵味。
而支撑这种刚柔并济的创作能力,离不开对绘画体系的系统掌握。正是这种深层次的理解与驾驭,成为画家在面对任何一幅画作陷入绝境时,最终能够力挽狂澜、将其收拾妥当的决定性因素。
李爱国《驭龙》180cmx130cm 2025年(纸本)
对大多数人来讲,绘画本身是场悲剧,然而却以着喜剧的形式登场。只有对少数人而言,绘画是一场喜剧,然而在开始时,却以悲剧的形式登场。
为了能迅速、准确的把握和调整明暗调子,应该半个身子甚至全身性的观察和对比。
有了一定的创作经历后且能致力于对画理的研究,比一直从事创作的要更加具有优势。
就像前苏联的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瓦杜丁等有过在苏军总参谋部任职的经历后再到作战部队任职,再回到作战部队独当一面,比一直指挥军队的更容易体现出高水准的军事指挥艺术一样。
李爱国《驭龙》(局部)2025年
只有遇到权力及危急时刻,才能显露人性的本来面目。
《卢瓦尔的葬礼》将俄罗斯造型艺术与民间美术完美的结合,堪称前苏联绘画最后的辉煌!
当反思采取的所有的作画步骤、方法都没有发现严重错误时,死战不退就是防止画面崩盘的最后举措。就像作为副最高统帅的朱可夫在斯大林格勒一个废旧楼房的地下室不到200米远出现了德军时仍然指挥若定,而终于迎来了战场的最后转机一样。
李爱国《驭龙》(局部)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