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雷子人 | 画笔下的渼陂图景,是突破抒情范式的田野艺术实践

雷子人 | 画笔下的渼陂图景,是突破抒情范式的田野艺术实践
2025-08-01 16:01:3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渼陂·早春-2》纸本丙烯 30×42cm 2014年

雷子人创作实践以二十年田野凝视为基底,构建了艺术创作与社会学田野的跨域对话。艺术家以多媒介叙事拆解渼陂的风景符号,将古谱文献与现场考察互证,突破传统乡土艺术的抒情范式。其创作既非对“诗和远方”的浪漫化复刻,也非单纯的视觉素材采集,而是通过持续的凝视与多维度记录,触及乡土变迁中的文化痛感与记忆重构。这种将艺术家主体性纳入田野考察的方式,使雷子人笔下的“风景”成为承载历史纵深与社会肌理的载体,为艺术介入乡村研究提供了“主客体共生”的方法论样本,揭示了风景符号背后的历史连续性与当代性的张力。

——陈俊,长江文艺杂志社副社长

路边“田野”——渼陂的风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艺术家基于乡土的描绘与国家所倡导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文艺创作理念以及现代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所推行的“下乡”实践行为紧密相关,乡村成为被看对象,艺术家笔下的乡村有的被幻化为“诗和远方”,有的成为国家或个人记忆,有的像“图像铭文”被作为持久的纪念。

《渼陂四月之四》布面丙烯 55×80cm 2006年

社会学话语下的“田野”与乡土有着天然的联系,对现代化的“乡土中国”而言,乡村变迁所引发的不只是外在的物理空间、机理等可视的物质变化,也包括与之相生的风俗、礼仪等文化表征的结构性差异,“渼陂的风景”来自于田野——非人工干预过的大地原貌,同时,它们也是被形色提取过的切片,对作为陌生客的作者而言,将其预设为“田野”的考察目标反倒是更为真实的因果——“一年前的深秋偶见渼陂,勿勿一别却持久所思,半年后我有心而为再次来到渼陂,并企图尝试用绘画、影像、采访、手记以及文献考证等多种方式,对这个让我能见如烟往事般的村落投掷凝视的目光”。此“一年前”即2005年,从偶遇渼陂到年年与之相看不厌,不觉寒来暑往已历经20载,由看而成画面,色墨间往返于眼、手、心。

《渼陂四月之二》布面丙烯 80×55cm 2006年

关键词:雷子人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