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王可大回忆父亲王策厚:他不畏困难的坚定和顽强,成为了我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王可大回忆父亲王策厚:他不畏困难的坚定和顽强,成为了我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2025-08-02 14:32:1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王可大水彩画《林中》(此作品和李叔同、林风眠、吴冠中、阳太阳等一代大师作品一同入选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百年水彩画展》。

我的父亲王策厚,生于民国14年,也就是公元1925年。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也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2017年在北京辞世,享年九十三岁。今年,恰逢老父亲百年诞辰,回首往昔,那些与父亲共度的岁月涌上心头,感慨万千,遂提笔写文,以作纪念。

王可大在父亲王策厚90岁大寿时和父亲合影

父亲常跟我们提起,他一生最引以为傲的,便是绘制天安门城楼巨幅伟人画像的经历。在创作过程中,他愈发深刻地感受到伟人的伟大与和蔼,那种如慈母般的亲切感,深深触动了他。从伟人身上,父亲汲取了无尽的精神力量,也因此秉持着一生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的人生信条。

父亲生于山东黄县(现龙口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受爷爷的影响,自幼便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当时山东水旱灾害频发,生存面临着巨大危机,父亲只读了几年私塾便被迫辍学。十几岁时,他随族人“闯关东”,一路千辛万险来到辽东的丹东。那时为了生计,父亲在一家日本人开办的广告社当学徒。

那段时间,他凭借着聪明的天资和出众的设计才华,逐渐成为该广告社艺术设计方面的“台柱子”。后来,父亲又创建经营自己的“春生广告社”,凭借着出色技术和业务能力,广告社生意日渐兴隆,很快在丹东广告设计行业闻名遐迩,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广告业私有制企业。

伟人肖像创作组长王国栋、副组长王策厚多年后再次相聚王国栋家中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公私合营政策,父亲的广告社并入国营体系。那时,父亲在油画人物画在这一领域已颇具知名度。北京美术公司正好急需顶尖的专业美术师,经组织考察与大力推荐,父亲成功调入北京美术公司,担任伟人肖像创作组副组长,成为让许多画人羡慕不已的体制内专业画家。也是新中国成立开始续天安门城楼伟人画像第一代董希文、周令钊等大师之后的第三代肖像画家。北京市诸多重要场所,如天安门广场的伟人画像群,以及天安门城楼大型悬挂的伟人肖像,大多出自父亲之手。

王策厚油画《日出》2006年110*140cm

他天资聪明,工作勤奋麻利,创作的画作质量上乘,因此在公司里赢得了“王快手”的美誉。我至今记得,1969年中共“九大”召开前的一个夜晚,一辆黑色轿车停在我家门前,不清楚是谁亲自过来接父亲,说要到人民大会堂执行伟人肖像紧急创作任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父亲与几位创作组的成员们日夜奋战,终于在“九大”召开前如期完成了大型系列画像。这些画像后来庄严地矗立在人民大会堂“九大”会场,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赞扬,父亲也因此被评选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王策厚写生作品《秋天的乡路》

父亲一生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伟人肖像的创作中。他的多幅伟人作品被国家军事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国际机场等重要场所收藏,也受到国内外友人的喜爱与珍藏。

在北京油画圈,父亲一直颇有影响力和知名度。有一次,巴西代表团赠送给我国的一幅油画作品在途中因故受损急需修复,经外交部门多方求助还是找到父亲,父亲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艺成功将其修复,赢得了外宾的高度赞誉。

王策厚写生作品《夏日》

除了油画创作,父亲自幼从事广告行业,对广告创意设计有着独特的灵感。当年,他还应邀为北京香格里拉饭店等多家对外接待宾馆做过广告创意设计。他巧妙地将东方人文美学融入设计中,以传统典雅的理念诠释酒店的文化特色,其设计得到了多家酒店的高度认可。

王策厚油画小品《飞跃雪山》

小时候,我们兄弟经常去北京美术公司看父亲和他的同事们画画。有一次,我爬上六米多高的脚手架,近距离观看父亲绘制天安门城楼的巨幅伟人像。我惊讶地发现,伟人画像的一只眼睛竟有一米长。整幅画像从头顶开始绘制,这不仅需要超写实的细腻笔触,更需要强大的整体把控能力。

为了更好地展现伟人的精神气质,父亲不断探索实践,创造性地在伟人像脸部色彩中加入玫瑰红,使脸部色彩更加稳重,呈现出透过皮肤自然散发的红润,而非表面涂抹的红色,让伟人肖像显得更加红光满面、神采奕奕。我还记得,一群中央美院的学生前来实习,他们手持笔记本,紧紧围在父亲身边,认真记录着父亲在画板上调色的步骤以及用笔创作的过程。

王策厚写生作品《静静的山野》

父亲一身傲骨,不惧任何艰难困苦。在我十四岁那年,母亲为了救火救人不幸壮烈牺牲,父亲强忍悲痛,含辛茹苦地将我们五个孩子抚养成人。我十六岁时离开北京,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离开了父亲身边。记忆中父亲并未给过我们多么优越的生活环境,但教会了我如何生存、如何面对生命的抗争。他不畏困难的坚定和顽强,深深影响着我,成为了我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乐观面对人生,受益终身。

王策厚写生作品《燕郊》

老人退休后,时而外出写生,一改画伟人画像的超写实技法,色调简约柔美,用笔虚实相生、小品怡情达意,既有印象派风格,又侧重于我国“当代写意油画”,很多作品格调高雅、甚为精彩。但父亲淡泊名利,没有涉足书画产业,作品多以赠送亲朋好友为乐,依旧过着闲逸而清贫的生活。

他虽技艺高超并拥有各界人脉,却从未利用自己的能力为子女的工作谋取过任何利益。当年我们几个孩子都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了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父亲坚决支持,还鼓励我们:“年轻人志在四方,哪里的黄土不埋人,要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王策厚人物写生作品

如今,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几个孩子都没有辜负他的养育和教诲。我们子承父业,在绘画道路上坚定前行。大哥王可伟成为我国著名油画家,尤其在我国军事题材连环画创作领域成就斐然;我和弟弟分别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一生都投身美术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成为不辜负人民期望的美术工作者。

84岁父亲王策厚出席三兄弟画展珍贵合影(背景为王策厚油画作品)

2009年,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邀请,我们三兄弟在北航艺术馆成功举办了“中华沃土——王可伟、王可大、王可春画展”。父亲多幅作品一同荣誉展出,一家父子两代四位画家共同举办一个画展,令观众异常振奋和喜悦,成为当年京城的艺术佳话。已经84岁高龄的父亲亲临这次画展开幕式,见证了三兄弟艺术成就,那份激动无以言表。

三兄弟联合举办画展时合影

时光荏苒,父亲已逝多年,我们再也看不到老爸的音容笑貌,听不到老爸的殷殷教诲,只有他留给我们的精神世界像一座巍峨的高山、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永远珍藏在我们儿女的心灵深处,让我们一生仰望。

文/王可大,2025年8月1日写于桂林,来源:漓江画社)


王策厚及王可大三兄弟作品欣赏

王策厚油画写生《秋至》

空白图.png

王策厚 油画写生 《山河相伴》

空白图.png

王可伟油画《韵》2001年作169*390cm(北京华辰2005年春季拍卖会56.1万元成交)

空白图.png

王可伟油画《金鼓威灵》1996年作160*240cm(中鼎国际拍卖会44万元成交)

空白图.png

王可伟油画《关云长》

 

空白图.png

王可大油画《冬至》(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空白图.png

王可大水彩画《黑土情》109*140cm(2023丹青芳华-全国知青书画展特邀作品)

空白图.png

王可大《冬日的寻觅》80*110cm

空白图.png

王可春油画《砂河的春耕》

空白图.png

王可春油画《南湾子的谷子》

空白图.png

王可春油画《春耕》

 

画家简介

王可大,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漓江画派常务理事,广西水彩画协会理事。

从事油画、水彩画创作与教学。作品入选“中国水彩百年画展”;入选全国第九、十、十一、十二届美术作品展(全国每五年一届大展);“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美展”;“上海国际水彩画双年展”;全国第五、六、七、八、十届水彩画展”;入选深圳水彩双年展。获“第十一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中宣部“五月的风美展”金奖;“中国的四季美展”铜奖;“第三届全国五自治区美展”银奖;“首届全国小水彩画展”优秀奖;六幅油画入选“全国第六届新人新作展”;“全国首届水彩人物画展”;入选“美丽南方·广西——中国美术作品展”;入选“首届南宁国际水彩邀请展”,四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责任编辑:薛筱蕙)
关键词:王可大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