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4至8月7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主办的“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主题全国美术作品邀请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展出。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卢映川共同为展览揭幕。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主任梁建增分别致辞。开幕式由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主持。
来自社会各界的300余位嘉宾及部分作者参加了开幕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精品文化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进一步赓续中华文脉,中国国家画院秉持“经典引领、品格立院”的学术理念,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联合举办“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主题全国美术作品邀请展”。
展览汇聚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179件精品力作,以美术的形式呈现唐宋八大家的诗歌意境和艺术人生,展现中国传统诗词的艺术魅力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精神。
孔维克应邀创作《唐宋八大家》参加展览。今年春节前后,他翻阅了大量史料及历史图片,创作了这一幅充满文人文化含量、典雅气息的作品,作品将书画印融为一体,并将传统的线描、古典式人物造型与装饰性平面构成,进行当代性组合,使画面充满了文化性、艺术性、当代性、书卷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一经展出,广受好评。
展览花絮
作品介绍
《唐宋八大家一一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200x200cm)
孔维克在开笔前做了大量的案头准备工作,查资料写文案,反复构小构图,并画了八大家多角度的白描绣像,设计动作形态。
这幅作品画在生宣纸上,采取兼工带写的形式创作。认真对待画草图、拷正稿、勾线稿、上色稿等每个程序,最终完美呈现了最初构思。以上是完成稿上八位人物的局部,从中可窥见每个人的形象及处理细节。
作品上面的池堂跋文不仅是为了画面形式的需要,同时也介绍了唐宋八大家称谓的形成过程,讲述了从宋代至明代跨越四百五十余年的历史积淀、文脉螯伏。
唐宋八大家横披跋文:唐宋之散文,逢乖时而不振。其弊为重文貌而轻文魂,即所谓骈体文当道而遗害无尽也。幸唐有韩愈、柳宗元,宋有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及曾巩,此八人以倡导古文复兴为宗旨,以真性情妙辞句写惊世文章,而匡扶文坛之正脉,留下彪世之宏文。至明初朱右首选此八人编《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编八人《文编》,及至茅坤选精品编《唐宋八大家文钞》一书,“唐宋八大家”之称谓乃定格,亦为后人所赞许。
孔维克很重视画面书法的题写,错落有致的画面款识,不仅介绍了八大家的生平事迹,也为作品增添了浓郁的书卷气。
唐宋八大家生平简介
①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州人)生于公元768年,唐中期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贞元八年登进士第,后升监察御史,历任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卒于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享年57岁。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并从祀孔庙。韩愈鄙六朝古体文风,推崇古体散文,质朴无华,气势雄健,文起八代之衰集八代之成,开古文运动之滥觞。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百代文宗”之名。
②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人),生于公元773年。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一生诗文有600余篇存世,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尤擅长写游记,作品多写景状物,寄托情思,被推为“游记之祖”。元和十四年即公元819年辞世,享年47岁。
③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江西永丰人。生于公元1007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因推行“庆历新政”失败,及反对罢免范仲淹而被贬。熙宁五年辞世享年66岁。欧阳修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反对浮靡诗文。他提携曾巩、王安石及苏洵父子,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新五代史》。名列“唐宋八大家”及“千古文章大家”中。苏轼称其“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代之师”。
④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别名荆公,今江西抚州人。生于公元1021年。北宋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庆历二年中进士,多次上书皇帝要求变法,熙宁二年主持变法,次年拜相,庆历七年变法失败并罢相。元佑元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享年66岁。其散文雄健峭拔,潜心经学,创“荆公新学”。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
⑤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公元1009年生人,享年57岁。少时游荡不学,27岁始发奋读书,为后学典范入《三字经》,虽科举不试,但以文传世,尤以培养二子闻名,世称“三苏”。其散文以气势胜,具有荀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辩之风。文章观点明确,犀利透彻,语言犀利,结构严谨。代表作有《六国论》《管仲论》《衡论》《几策》《权书》等。
⑥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为苏洵长子,生于1037年,享年64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治水名人。嘉佑二年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苏轼诗文清新豪迈,善用夸张比喻,高风独具,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绘画开文人画一派,对后世影响深远;书法厚重且飘逸,标风独具,誉为宋代书坛“苏、黄、米、蔡”四家之首。
⑦苏辙:字子由,为苏洵次子、苏东坡的胞弟。生于1039年,卒于1112年,享年73岁。苏辙于北宋神宗熙宁六年曾担任齐州(今济南)掌书记一职,即为宋代州级政府的秘书类官职,期间在山东做密州太守的兄长苏轼曾给他写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流传千古。他既能妙手写文章又官运通达,在元佑年间由县令直升至副相,政治才干得以施展。他强调吏治,不赞成王安石变法。文章擅长政论和史论,代表作有《黄州快哉亭记》等。
⑧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江西南丰人。生于公元1019年,卒于1083年,享年64岁。北宋史学家、政治家、散文家。幼而能文、语出惊人,未冠而名闻天下。曾师从欧阳修学习古文,嘉佑二年进士及第,召编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等。后曾做过越州、齐州、襄州、洪州、明州等地方官吏,颇有政绩。尤其在齐州(今济南)治理水患建济南城,至今口碑依然。曾巩现存散文十篇,缺少抒情作品,以议论记叙、立论警策见长,亦长于写诗,诗风与文风相近,古朴典雅、清新自然。
孔维克以一系列反映时代变迁、社会嬗变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为当代画坛所瞩目,他将传统笔黑与西方造型观念巧妙的融合,创造了属于自己范式的新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
但同时他还有另一领域的艺术探索,转换了另一种艺术语言,他自己称之为“新古典中国画”系列。亦即一大批表现传统文化的古典艺术作品,如孔子系列、古典小品人物系列等,这些作品更是得到了众多社会各界朋友的喜爱。从这件新作《唐宋八大家》可以看到,作者在这一领域又有了新的突破和提升。
(来源:绘艺人生公众号)
画家简介
孔维克,全国政协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第六、七届、八届理事,民革中央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世界孔子后裔联谊会副会长。中国美协第六、七、八、九届理事,北京大学文化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及人物画高研班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民革中央画院院长。
民革山东省委第十二、十三届副主委,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届副主席,山东省公安文联名誉主席,山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山东画院名誉院长。为一级教授(二级岗),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高评委,山东智库专家,山东省决策委员会委员。
他擅长中国人物画的创作和研究,工笔写意皆能。注重将传统文化的底蕴融入其中国画创作中,并探索笔墨语言的现代转型。孔维克长期进行着以现代审美的视角将书法构成与传统笔墨相对接的研究,推出了大量有着强烈个性化印记的古典人物画作品。代表作有:《杏坛讲学》《孔子周游列国图》《心学宗师王阳明》《孔子与四配》《日本遣唐使》《一山一水一圣人》等。
近年来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宏大主题的创作,致力于对现代写实人物画的研究及当代性的学术推进,创作了一批扛鼎之作,为画坛所瞩目。代表作有:《公车上书》《孙中山先生在青岛》《王尽美与邓恩铭》《抗战老兵》《国学大家张伯驹》《何香凝肖像》《咱与国旗合个影》《中国人民解放军驰援武汉》《沂蒙山下识字班》《雪野大川进行曲》《北上》等。
孔维克作品多次参加大型全国美展、签约“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华文明美术创作工程”“‘一带一路’世界美术创作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