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点半左右到了红河谷,红河谷周边是雅丹地貌,山是呈土黄色的一种山体,几乎没有植被,零零散散的绿色在红河谷谷底部不算太宽的河流两边散落着,两边全是裸露的鹅卵石,鹅卵石上面散养着十几头花白的奶牛,看到眼前的景象,我在想如何让画面在单调的景色面前呈现它的丰富性,只能从细节入手,然后再回到整体,因为你眼前的主题是光秃秃的,单调的,这个时候,周边的羊群和仅有的一些绿色植被,就成了活跃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幅写生大同小异,我有意识地用了生宣和熟宣两种不同材质的纸张,生熟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处理手段,也造成了画面的丰富性和不一样语言表达。
画到第二幅,手机就没了电,恰巧来自乌鲁木齐于老师公子的充电宝给我救了急,才有了下午两幅写生的视频录制与存档。
中午坐在河堤上吃饭,手机一不小心从兜里溜出迅速滑向河堤,着急忙慌的我,手忙脚乱地冲下去的瞬间,滑落的手机却被中间的一块小石头挡住,避免了手机掉入水中,虚惊一场,感谢了一下那个小石头的相助,才有了今天的视频制作和这篇文章的真实记录。
(2025/8/21)
新疆吐鲁番写生随笔(之二)
这个季节出来写生是相对比较遭罪,特别是在吐鲁番炎热的太阳底下,无处躲藏,暴晒持续,虽然组织者准备了很多大伞和遮阳布,仍挡不住空气中弥漫的热浪,虽然季节进入秋季,但是秋老虎的余威在吐鲁番凶猛地上演着,尽量找一些又不晒,又在阴凉地,角度又好的地方,今天十一点半我们到达吐浴沟,一点吃饭前还是争取画上一幅,在游客中心圆形的小院里找了一萌凉处,开始了第一幅写生,写生快结束时,来了三个喜欢画画的新疆小姑娘,聊天中得知她们上四年级,两个性格很开朗,一个很内向,内向的从头到尾没说几句话,短头发的女孩名字叫阿米乃,好奇地问了很多问题,我耐心地给她解答,她告诉我她去过乌鲁木齐,那里有好多好吃的,好玩的,她还跑去给我买了一瓶水,说是为了感谢我给她解答问题,非常善良懂事的一个孩子,性格上像个假小子。另一小女孩告诉我,她去过北京住在她表姐家,她们仨一直陪着我画完这张写生,对这种形式的好奇,让她们问出了很多画画方面的事情,她们问我是否能给她们画张像,画完她们可以发快手,这两个孩子都有快手账号,我答应了她们的要求,为她们每人画了一张速写,让她们在速写旁签上了她们的名字和快手号的账号,一个多小时的陪伴在他们叽叽喳喳欢歌笑语中完成了吐峪沟的一幅写生和给她们画的三张速写,期间还来了一位维吾尔族的大叔,年轻时从事从新疆向内地倒腾葡萄干,他的汉语不行,全凭阿米乃同声翻译,他告诉我他去过山东烟台,他还问了我的名字,然后用维吾尔族文字写了出来,这也是平生第一次有人用维吾尔文字写我的名字。
《吐鲁番红河谷写生》45cm×70cm宣纸墨淡彩2025年8月觉圣
画完第一幅写生,进到景区内,在写生中国新疆区域的汪主席提前采好点的一个地方吃了午饭,饭后,鄯善美协在郁主席的带领下来了二十多位各行各业美术从业者,在吐鲁番美协乌主席的介绍下,大家合影,签名,打卡,鄯善几位画国画的跟着我和徐院长到了一处茶楼屋顶准备着丈二匹的大画,这是我和徐院长在新疆一起画的第三幅丈二写生,茶楼顶部刚好可以看到吐峪沟的全景,而且恰好一半空间被屋栅挡住了阳光直射,搭写生架时屋顶上站了很多人,楼下的老板娘大呼让我们都下去,怕踩露了晃晃悠悠的屋顶,在徐院长支画架的间隙,我和几位陪同的人聊天,他们大都是当年兵团的后代,出生在新疆的一批人,大都在中小学当美术老师,这次《写生中国》来此写生,对于常年在此教学的老师们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据他们介绍,虽然每年都会来很多画家,但像这样大规模,一下子组织二十多位老师集体来观摩学习的时候不多,应该是第一次,当地文联,美协相当重视这次的活动。铺好丈二的大纸,依然是我先开笔,徐院长随后,我也喊过来鄯善的几位画家过来参与其中,由于屋顶上还是不能有太多的人同时出现,房东也一直在房底下提醒我们,站太多人还是有些危险。新疆地方太大,仿佛时间变短了,晚上吃完饭,看看时间,已经十二点多了。
《吐鲁番红河谷写生》45cm×70cm宣纸墨淡彩2025年8月觉圣
(2025/8/22)
新疆吐鲁番写生随笔(之三)
鄯善的馕两块钱一个,比内地又便宜又好吃,早上和徐总走到街上,找了一家纯少数民族的早点部,说实话,除了刚打岀来的馕,其它的有点难以下咽,特别是油乎乎里放了几片洋葱的汤,喝了一口就放下了,周边吃饭人的形象对于我这个画人物吸引力很大,完全是外国人的结构,每个人肤色黝黑,五官棱角分明,所不同的是,这些人看上去淳朴,老实,善良,一人三个包子,就是全部的早餐,也不用筷子,手撕着吃。
《吐鲁番鄯善吐峪沟麻扎村写生》45cm×70cm宣纸墨淡彩2025年8月觉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