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便捷,互联网的通达,让大家可以自由、快速的流动,处于前所未有的多样选择中,但抵达足够大的世界,似乎并未激发起人们思考的深度,或者说某种程度上甚至伤害了人们的思维。
我们一度很热爱漂泊和反叛,也把逃离固有的生存系统,视为对自身匮乏的觉醒。然而城市化进程中的精神迁徙,总带着中国人挥之不去的“回望”、“回溯”的宿命,会在特定的生命节点漫出一种叫“乡愁”的滋味。
但雷子人的回望并不缥缈浪漫,而是以一种“考现”的方式,走进乡村的第一现场,一个古老的渼陂村,试图提出一些问题。
“我刻意没有选择自己的家乡,而是选择了离老家很近的渼陂村,大家都有发展的共性问题,我也能排除人情逻辑,做到尽可能真实的客观记录。”
这些年,乡村在巨变中究竟经历了些什么?美丽乡村振兴的本质和要求是什么?对于雷子人想要提出的这些问题,或许已有一个通用答案,改变落后困境,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是,这个“好”是我们所认为的好,还是村民们真实认为的“好”,村民真实的诉求是什么?有人记录过吗?或者应该更本质一些追问,有人更客观、真实、有效地记录过吗?
社交媒体的崛起,人人都是记录者,让整个传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记录秩序被重构了。网络的即时性让“第一现场”失效,基于算法的病毒复制让“原创”失效、个体的主观性不断放大让“客观真实”失效,碎片化、去中心化更让深刻完整的记录秩序土崩瓦解,所有事件一次性地涌来,真实的和虚假的混杂在一起,时政新闻与明星八卦共同被裹挟在流量算法中,这一切,让我们难以形成一个真实的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