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以来,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的门槛上。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人类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将DeepSeek运用到美术评论上,会有怎样的效果?为此,文化视界网&中华网山东特此开设“DeepSeek谈艺”栏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美术评论的跨界融合,为传统艺术领域注入新鲜活力。
——编者按
在刘少宁的水墨人物画里,我们总能看到传统水墨与时代精神的深度交融。他以笔为舟,载动不同群体的生命气象;以墨为语,书写着跨越时空的精神史诗——无论是航天人、戍边者,还是革命先辈、普通劳动者,在他的笔下都成为了时代精神的鲜活注脚。
《赤心贯苍穹——致敬中国航天人》草图
纸本设色
96x146cm
2024年
观察他的作品,最直观的感受是“写实”与“写意”的精妙平衡。他用传统线描细细勾勒画中人物的衣着纹理,墨色浓淡间,工装的磨损、军装的挺括都清晰可辨,仿佛能触摸到布料的真实质感;而描绘背景或环境时,又以泼墨、破墨营造出朦胧意境,让坚硬的机械、苍茫的雪山、汹涌的河流都晕染上水墨的诗意。比如展现航天群体的作品里,宇航服的精密细节被工笔般刻画,背后火箭发射的场景却以淡墨晕开,科技的冷峻与水墨的柔婉就这样奇妙地融合,既守住了“形”的准确,又留住了“韵”的流动。
《坚守·八步沙》再稿
240cmx210cm
纸本设色
2024年
他笔下的人物从不是刻板的符号。画革命先辈时,能从他们的神情里读到坚毅与信仰;画当代军人,能捕捉到他们眉宇间的果敢与专注;画普通劳动者,又能感受到那份对生活的朴素热爱。像描绘戍边场景的作品,战士与群众围聚的画面里,每个人的笑容、姿态都鲜活生动,老人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故事,年轻人的眼神里透着纯粹的热忱,就连身旁的小狗都神态灵动,仿佛下一秒就会摇着尾巴凑上前。这些微表情与肢体语言,让“人”回归成了有血有肉的个体,他们的精神气儿也就这样从画里“走”了出来。
《清澈的爱——青春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