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ies of Habitat-12》
100×65cm布面油画2025年
©️三清上 Sinceren Art Center
同时,展览以“安稳-试探-未知”三幕叙事展开,呼应画面主体形象从木林花海到林水交界、再至开阔水岸的视觉旅程——这也是从隐秘舒适的内心图景,到探索跨越的情绪反应,逐步推向开放且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心理暗示。这一结构既是她作品的图像变换、同时也是本次展览层层递进的陈列叙事。
二、跨界:视觉语法的重塑
黄琳珺曾接受系统的设计教育和中国画学习,这段经历深刻影响了她的艺术方法论。日本设计师原研哉曾提出“Ex-formation”的概念,强调通过探索未知领域,打破固有认知框架,激发创意和思维的拓展;无独有偶,胜井三雄曾提出“视觉共振”理论,利用电子技术并有机地渗透到设计表现之中,借助形态、图象构成以及蒙太奇加工等特有手段,由此产生新的时间和空间……这些设计思维都强调对视觉元素的精准控制、对受众心理的预判以及对信息层级的结构化处理。
《趣途-小池NO.3》
《Series of Fun Journey:The Little Pool NO.3》
180×180cm布面油画2025年
©️三清上 Sinceren Art Center
《趣途-小池NO.8》
《Series of Fun Journey:The Little Pool NO.8》
80×80cm布面油画2025年
©️三清上 Sinceren Art Center
这一切在黄琳珺的创作中,潜移默化地成为她独特的思考方式:她擅于将设计中的构成法则、色彩理论和叙事节奏融入绘画,借用设计的功能性原理却将其从消费语境中剥离,转化为对艺术表现性的有力工具,主动引导观众的参与。
值得注意的是,黄琳珺并未陷入设计主义的冰冷计算。相反,她以中国画的恣意精神,为绘画注入一定的不可控性,如笔触的渗透、油墨的流动、色彩的冲突,以此打破设计的完美预设,在理性与感性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将设计训练的“理性框架”与绘画创作的“感性爆发”融合为自己的绘画语言,形成了她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共振:个体与时代的同频
作为90后艺术家,黄琳珺的成长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图像文化的爆炸,视觉往往先于语言被塑造和影响。因此,她擅于将这种“图像化情感”转化为可共鸣的视觉频率。
《栖息地-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