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对话丘挺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教学定位、改革实践与未来破局

对话丘挺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教学定位、改革实践与未来破局
2025-09-24 14:47:4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有力抓手。中央美术学院于2025年3月启动了本科教学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为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迎评攻坚,归纳总结学校办学的优良教学成果,找准短板,明确方向,总结反思,提质增效,把握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契机。

中央美术学院邀请各院系负责人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从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十四五”规划落实、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课程与教学改革等十二个维度,全面介绍学校发展现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成效及问题。本期对话中国画学院院长丘挺,做出院系专访。

——编者按

问:中国画学院的教学定位?

丘挺:中央美术学院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以服务时代社会为导向、以建设具有国际视野和学术高度的“双一流”艺术学科为目标的发展路径,这一定位明确了中央美术学院作为国家最高美术学府的文化立场和教育使命。在此指导下,中国画学院构建了以基础部和写意人物、工笔人物、山水、花鸟四大专业为核心的完整教学体系,各专业既沿袭传统画科的经典范式,又在课程结构中突出现实关怀与时代创新。与此同时,学院基础部确立了“传统绘画基础、书法基础、写生基础、文史基础”四大支柱性课程体系,全面落实“取法乎上、一专多能”的教学理念。课程中通过临摹经典、强化书法训练、融合中西写生方法、开设人文修养模块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力、笔墨掌控力和文化理解力,培养具有深厚传统根基、卓越专业素养与开放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中国画艺术人才。

中国画学院师生下乡写生

问:中国画学院在教育改革所带来的转型中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为应对这种转型采取了哪些具体行动?

丘挺:如何在坚守艺术本体价值的同时积极应对社会文化需求、科技浪潮与多元价值,是艺术院校转型的核心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了一系列积极调整。一是强调课程体系中“根源性知识”的构建,在坚实的笔墨、书法、写生、文史等传统基础训练中,强化学生对中国画精神与文化内涵的深度理解;二是积极引入具有学科交叉特点和社会服务导向的课程模块,如水墨与数字影像、AI图像生成与传统笔墨语言之间关系的研究等,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创作维度;三是推动“美丽中国”叙事、水墨介入国家文化战略、大型展览创作实践等,强化学生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主题的感知与表达能力;四是在科研方向上密切跟进社会现实与时代命题,鼓励教师与学生在传统技法研究之外,探索具有时代视觉样式和国际表达能力的水墨创作语言。

4~1.jpg

5~1.jpg

2025年3月,“传移模写: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临摹教学作品展”开幕

问:中国画学院在学校的立身之本是什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打算如何解决?

丘挺:中国画学院是是体现中国画、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央美术学院历史最悠久、传承最深厚的学科。如何回应时代需求、深化传统创新、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国际话语,是当前最紧迫的课题。为此,学院正着力加强对中国画基础性问题的研究,聚焦笔墨理法等本体课题,探索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画的学科定位与艺术走向。未来,学院将成立“中国画学研究中心”、“当代水墨研究中心”等专业平台,推动课题研究、展览项目、教学实践三位一体发展,以中心协同方式聚焦中国画发展中的关键议题。

问:中国画学院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确保本科教学工作始终处于中心地位?

丘挺:中国画学院始终将本科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置于院系工作的核心地位,并围绕“以教为本、以本为本”的理念采取了一系列具体而系统的措施。学院明确规定,重要的学科带头人和核心教授必须承担大量本科课时,切实提升本科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术含量。同时,学院还安排部分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全面参与学生成长过程。坚持“全员参与、全过程指导”的教学原则,尤其在本科四年级的毕业创作与毕业考察阶段,采取全体专业教师共同指导的模式,确保毕业创作的质量控制与学术引导,构建起一个以专业发展为导向、以教师团队为支撑的教学组织机制。

教学检查与课堂现场

学院大力倡导“教学带动科研”的路径,鼓励教师将教学成果转化为科研项目,推动优秀教材和个案研究的出版,注重将本科教学成果拓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场域中去,构建多元化的展示与激励机制。此外,学院设立了如INK水墨实验室等多个教学与研究平台,推动本科生与研究生共同参与策划、组织、执行高品质教学展览。

“生成:2024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毕业创作平行展”亮相Ink实验室

问:中国画学院的课程建设及课程体系构建情况?有哪些创新点?

丘挺:中国画学院的课程设置与体系建设在多年教学实践和不断优化中了以本科基础教学为核心,注重实践与理论并重的课程体系。以核心课程为主干,涵盖基础造型训练、传统技法、画理画学、艺术史论、当代表达等多个维度。为增强课程的学术深度与前沿性,学院积极邀请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者与艺术家为本科生开设艺术史论专业课程,为专业学习注入了鲜活的学术资源。在教学内容方面,学院不断推动课程创新,一些融合性课程如“连环画”“情景创作”等,经过多年的打磨,已经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同时,“宋画临摹与当代转换”等课程更是在坚守传统基础上探索当代性的路径,强调“画理画学”与“程式语言”的结合与转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中进行创造性表达。课程创新的另一个亮点体现在跨学科融合方面,例如“中国画图像与文本的当代转换”公共选修课程,以传统技法临摹体验为基础,依托学生的专业背景与个人特长,推动其进行跨媒介、多角度的当代转换创作。

11~1.jpg

中国画学院与中央美院美术馆联合组织真迹临摹课,将“课堂”放到展厅

问:中国画学院如何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来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

丘挺: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注重学生“诗书画印”的全面修养,强调文体兼备的综合性发展,鼓励学生在传统基础上不断拓展知识边界,提升综合素质。同时,我们也关注学生对当代前沿艺术媒介的掌握,尤其是在摄影、影像等方面,积极引导其与课程体系相结合,拓展创作视野。

在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学院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围绕就业拓岗,我们中国画学院积极主动与全国各地具有潜在就业岗位的单位建立长期互动关系,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

问:目前中国画学院在招生工作中面临哪些挑战?

丘挺:对于中国画这类高度依赖笔墨语言与造型传统的专业,在教育部对招生科目严格规范要求压缩合并招生科目的政策下,我们必须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避免因过度简化而削弱某些传统专业的学科特性。为此,院系对招生结构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一方面,保留并优化了传统造型类方向的招生设置,以保证造型基础训练的系统性;另一方面,增设了以笔墨基础修养为核心的考核方式,使之更加贴近中国画专业的学科特征。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

画家简介

丘挺 | 我们如何处理与古人的关系?

丘挺,1971年生于广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清华大学书法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中国画语言的探索与理论研究,注重各艺术门类的比较研究。

书画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波士顿美术馆、加拿大安大略省博物馆、法国布列塔尼联邦委员会、浙江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重要机构收藏。出版的专著及画册有《延月·梳风——丘挺作品集》《丘园养素——丘挺书法集》《山水画笔墨技法详解》《宋代山水画造境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家谈艺录——丘挺卷》《丘园养素》《丘园养素——桂林黄姚写生册》《山水之眼》等。

(责任编辑:王浩然)
关键词:丘挺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