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深蓝智库“当代水墨的传承与突破”沙龙中,艺术家们的讨论犹在耳畔。而今,站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的现场,面对《文脉之光》的反馈,我们不禁想起那些关于艺术本质的思考。艺术家郑忠的成长轨迹,恰恰是这一命题的生动注脚。
作品名称:文脉之光系列之十八
尺寸:45X33cm
材料:纸本、彩墨
创作年代:2025
独辟蹊径:从工艺中发现新语言
35年前,郑忠从工艺领域直觉性地捕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绘画风格。这不是师承或模仿,而是一种真正的发现——一种开天辟地以来无人触及的艺术表达。尽管身为体制外的“一介草民”,他承受着非议与质疑,却幸得恩师广军慧眼识珠,力排众议推荐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从此,中国版画界杀出一匹黑马。
文脉之光系列之十八局部
四十年求索:艺术的本质是“说新话”
郑忠用40年的实践印证了艺术的本质:说一些前人从未说过的话,用独特的生命体验与表达方式完成精神的传递。在他看来,真正的艺术家分为两类:绝大多数人在重复劳动、因袭前人,追求“是”与“好”;另一些则孤独而执着地求“真”求“新”求“异”,开宗立派。郑忠显然属于后者。
文脉之光系列之十八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