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过了许多的弯儿后来到了一个平坡峡谷,经过主人的允许,从他的院子里穿过后进入到进山的小路上,路的两旁长着半人多高的荨麻,千万可别让皮肤触碰到它,否则让你痛痒难耐。一只驴子和一匹马在山坡上啃草,它们既不怕人也不近人,驴子偶尔会两眼愣愣的注视一会儿你,马儿只自顾自的觅寻自己的草食。许多的花儿已经结籽,叶子和草都在变黄变红变褐,偶有少量的紫色老鹳草、鼠尾草和白色的小米花还开着,飞廉整株渐趋枯黄,也还有黄斑蛱蝶围绕在残存的紫白色花头上翩翩起舞,爆开的花头已被风开始裹挟走去旅行,石缝里长出的大花红景天在开始枯黄的草坡上成为最为亮丽的风景,贴着地皮开放的高山紫菀拥护者它,成为这即将散场的花草季的谢幕者,与这些秋花秋草相唱和的除了极个别的蜂蝶,还有那些也蹦跶不了几天的蚂蚱们,大的、小的,绿的,赭的飞来蹦去的好不热闹,倏忽起落间亮出它们的赤红色内衣,引人注目。这秋日的自然交响虽没有夏日的繁盛宏阔、也依旧灿烂着秋光秋容。山坡上的另一个部落是散落在坡地的大小形状各异的石阵,石头表面凝结着或黄或褐的固化苔藓,与依偎在它周边的花草相得益彰,为这达坂丰富了色彩与厚重。观音洞口的斜坡的背阴处生着一丛山牛蒡,威风凛凛,像是一群护卫队,在洞口的石凳上小坐一会儿,来了一只尾巴略长的山雀,驻足在石岩上探头探脑的准备觅食,一只熊峰和一只蝴蝶扎进观音洞题字石碑前方的花头上辛勤的劳作着。
索尔巴斯陶
颠簸了一个钟头左右,来到索尔巴图陶山顶,钻过铁丝栅栏,一步步向雪山逼近。山顶的风要比谢家沟的风大很多,再往下走是一个小坡度,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芨芨草,山风刮过山脊草跟着俯仰起伏,左边的草穗呈黑色,右边的呈黄色,是光线染就的色彩,与草无关,走到坡底是一户牧民,羊圈空着,是男主人去赶着放牧去了,儿媳和婆婆正在晾晒奶疙瘩,她们请我们尝一下,酸的我们倒牙,木屋的外墙上挂着一个用帆布缝制的水袋,用手一摸邦邦硬,地下铺着一张刚刚宰割的羊皮,房前屋后各拴着一头驴和一匹马,马上有䯃装驴没有。穿过她们的几座木屋,是一个小的山包,一株大松树立在斜坡上,像泰山上的迎客松,山坡上散落着几个洞穴,不知道是旱獭的还是土拨鼠的。远处是层峦起伏的群山,几座白皑皑的山头终年不化,在蓝天白云之下越发的俊拔有型。右侧山谷深不可测,一片片的松柏像阅兵式一样整齐地排列到山顶,再往右后方看去,长长的斜坡一缕一缕的呈带状被阳光和秋草铺成了金黄色,壮观斯哉。返回的路上夕阳正准备落山,我们索性停下车来等夕阳西下,约莫等了半小时左右,那种日暮西山的景色和暮色沉沉的感受犹如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说不出的五味杂陈,既震撼于它的美好,又惋惜它的易逝和辉煌之后的落寞寂寥。气温也随着太阳的落幕骤然下降,驱车行走在黑黢黢的山路上,周围的群山也沉默不语了,唯有山风呼呼在叫嚣。
(文/李恩成,2025/9/7,来源:艺术畅想)